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儿童时期机体处于连续但具有阶段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对疾病造成的损伤恢复能力较强;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解剖、生理、病理、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和转归等方面的差异均非常大。因此,对儿科疾病的治疗不宜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而应是融护理、饮食、药物和心理为一体的综合治疗。

    一、护理原则

    儿科护理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治疗操作均需通过护理工作来实施。因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儿科医师亦应掌握儿科护理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

    1.合理安排病室 为提高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可按年龄、病种、病情轻重和护理要求合理安排病房及病区:1按年龄分病区,如新生儿和早产儿病室、小婴儿病室、年长儿病室等;2按病种分病区,将同类患儿集中管理,传染病则按病种隔离;3按病情分病室,重危者收住抢救监护病室,恢复期患儿可集中在普通病室。

    2.规律的病房生活 病室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时进餐,观察病情应尽量不影响患儿的睡眠,诊断操作和治疗应尽可能集中时间进行,以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细致的临床观察 患儿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新生儿、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常表现为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不哭、不动、不吃,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且病情发展快,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细微变化,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如婴儿哭闹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要求,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细致的临床观察是鉴别两者的关键。

    4.预防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是指患儿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又患新的疾病。因此,在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1病室要定时清洁、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之前、后均应洗手,以防止交叉感染;2定时消毒各种医疗用具、仪器及设备,正确、规范地应用各种导管及穿刺疗法,以防止医源性感染;3严格控制血制品的应用,以防血制品输入后引起的各种感染;4新生儿及小婴儿肝肾代谢功能均不成熟,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证,以防发生医源性药物损害。

    5.防止意外伤害 如何使患儿避免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除日常的“三查七对”流程外,医护人员还应注意:1利用门警系统防止患儿走失,加设安全栓以加固床栏;2检查及处理完毕患儿后应及时拉好床栏,以防止患儿跌伤;3所用物品(如体温表、药杯等)用毕即拿走,以免患儿玩耍误伤;4喂药、喂奶要将婴儿抱起,避免呛咳、呕吐引起窒息。

    二、饮食治疗原则

    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当的饮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以有助于治疗和康复。儿童疾病期间的饮食治疗可分为以下四类。

    1.乳品 1稀释乳:供新生儿及早产儿食用;2脱脂奶(半脱脂或全脱脂奶):仅供腹泻或消化功能差的患儿短期食用;3酸奶:供腹泻及消化功能弱的患儿食用;4豆奶:适用于乳糖吸收不良和牛乳过敏的患儿;5无乳糖奶粉:供长期腹泻或有乳糖不耐受的婴儿使用;6低苯丙氨酸奶粉:用于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婴儿。

    2.一般治疗膳食 1流质饮食:如牛乳、豆浆、米汤、冲藕粉、果汁、蛋花汤、肉汤等,适用于高热、极度衰弱、吞咽困难、急性胃肠炎、胃肠道手术后患儿。一般每2~3小时进食1次,每日6~8次。由于流质饮食供给的能量与营养素均不足,故只能短期应用。2半流质饮食:呈半流体状或羹状,由牛乳、豆浆、稀粥、烂面、蒸蛋羹等组成,可另加少量饼干、面包、豆腐等,适用于发热、体弱、咀嚼或吞咽有困难、轻度消化道疾病、手术恢复期的患儿。一般每2~3小时进食1次,每日5~6次。3软食:将食物烹调得细、软、烂,如稠粥、烂饭、面条、馒头、肉末、鱼羹等,使之易于消化。适用于低热、轻度胃肠道疾病、咀嚼能力弱、疾病恢复期的患儿。每日进食三餐,其所含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可基本满足患儿机体需要。4普通饮食:膳食内容与健康同龄儿童相当,但需选用易消化、营养丰富、能量充足的食物,一日三餐。

    3.试验膳食 1潜血膳食:连续3日食用不含绿叶蔬菜、肉类、动物肝脏及血的饮食,用于检查消化道是否有出血;2胆囊造影膳食:胆囊造影前1日中午及造影时,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如油煎荷包蛋)促使胆囊排空,用以检查胆囊和胆管功能;3干膳食:食用米饭、馒头、鱼、肉等含水分少的食物,进食干膳食时不另外饮水,主要用于尿浓缩功能试验和addis计数等检查。

    4.特殊膳食 1高蛋白质饮食:在每日三餐中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鸡肉、瘦猪(牛)肉、动物肝脏或豆制品等,或于两餐之间添加上述食物。适用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手术恢复期的患儿;2低蛋白质饮食:膳食中减少蛋白质含量,其不足的能量由碳水化物(如马铃薯、甜薯、含糖较多的水果等)补充。用于急性肾炎少尿期、尿毒症、肝性脑病的患儿;3低脂肪饮食:膳食中不用或禁用油脂、肥肉等,适用于肝病患儿;4高能量饮食:在每日三餐普通饮食之外另加2~3餐,可选用含能量较高的食物,如鸡蛋、牛乳、黄油、蛋糕等,适用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恢复期的患儿;5低能量饮食:每日三餐的普通饮食中减少脂肪和碳水化物的含量,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可选用鱼、蛋、豆类、蔬菜和瘦肉等,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6少渣饮食:膳食中纤维素含量少,对胃肠刺激性小,易消化,可选用鱼、蛋、瘦肉末、牛乳、豆腐、马铃薯及各种瓜类,适用于肠炎、痢疾、伤寒、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手术后的患儿;7无盐及少盐饮食:每日膳食含盐量<0.5g时为无盐饮食,<1.5g时为少盐饮食。用于心力衰竭、肝肾疾病导致的水肿、高血压患儿;8代谢病专用饮食:如无乳糖食物用于半乳糖血症患儿。

    三、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在儿科疾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药物有其不良反应、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因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敏感。因此,儿童药物治疗时,除应慎重选择药物、精确计算剂量外,还要考虑其年龄特点和用药目的。

    (一)药物选择

    药物选择主要依据儿童年龄、病种和病情,同时需考虑儿童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

    1.抗生素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治疗。在抗生素的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给药前了解既往用药情况,有无过敏史;2严格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