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炮击军营
尽管李浩很不认同戴笠计划里的早晨攻击,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只有在荷兰军人集合吃早饭时,毒气弹才能完全的发挥作用。
距攻击行动开始还剩十分钟了,大家都异常紧张的坐在一边,等待着韩立国从上海传来消息。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李浩与众人一样彻夜未眠。印尼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李浩那根脆弱的神经。这一夜里他是心『乱』如麻,甚至无数次后悔起自己孟浪的举动来。
如果不是自己恶作剧般的将戴笠送去印尼,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印尼原有的华人,再加上这几个月从国内的移民近两百万,他们的安危就全寄托在这次行动的成功之上了。[]乌合之众240
为了防止万一,李浩四天前就命令在东北抓老虎的张小山,紧急赶回那霸湾维和公司基地。率领基地里一千五百名刚从出云国轮换回来的队员们,以异地训练的幌子,空运到菲律宾的克拉克美军基地待命。
一旦印尼的行动败『露』,荷英军队或者印尼『政府』军大举进攻新加拉惹,他只能下令张小山带领维和部队强行介入。
李浩当然明白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下,贸然介入对他意味着什么。但现在他已经别无选择了,他不能看着两百万华人因为自己的恶作剧,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老板,你说印尼关鹰鼻国人什么事儿啊?他们怎么也掺和在里面啊?”见李浩忧心忡忡的坐那里一声不吭,贺鸣便找了个话题给李浩减压。
李浩反应过来,楞了一下后,说道:“说起来东南亚问题跟中东问题差不多,鹰鼻国人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有着他们的利益。如果印尼开了独立自主这个头,那将会给东南亚各国的独立运动树立榜样。所以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帮助荷兰人,维持他们的殖民统治。”
“这样说来,那咱们又算什么?这不是帮助鹰鼻国人了吗?”很显然贺鸣对印尼行动的正义『性』,有了一丝的怀疑。
“这怎么说呢?人站的立场不同,那看问题的对错也不同。拿我们华夏人来说,鹰鼻国是我们的生死大敌。鸦片战争开始到八国联军杀进北平,哪次不是他们挑的头啊?很可惜现在的国人已经忘了这些,他们就知道窝里斗。
再说印尼土著,他们反对荷兰人是天经地义,独立自主也是大势所趋。如果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看,他们还真没错。但我们却不能这么想,我们首先要考虑华人的利益。谁危及到华人的安危,那谁就是我们的敌人!”李浩望着船舱外漆黑的夜空,斩钉截铁的说道。
说起印尼排华,的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那是在荷兰人统治以及出云国人统治的时期,真正的印尼土著大规模排华,迄今为止还尚未发生。
尽管李浩一再强调印尼人靠不住,一旦他们缓过劲来,很可能会向华人同胞下手。但没有发生的事情谁知道呢?贺鸣当然也不会例外,他不知道印尼人会不会排华,但他知道如果戴笠的挑拨行动成功,那对印尼人将意味着什么?
正义,什么是正义,让贺鸣彻底的『迷』茫了。看着李浩的身影,贺鸣暗想老板说的也许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正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只要有国家就会有政治,只要是政治必然是黑暗的。
红尖队员们潜伏在丛林外的草地上,现在大家才意识到三个月魔鬼式训练的作用。如果没有那魔鬼式的训练,他们今夜根本就无力携带这六门迫击炮,以及四百五十发毒气弹步行到这里。更不会用现在的方式,伪装成一垛垛草堆,潜伏在荷兰军营两千米外而不被发现。
为了防止误伤,大家都穿上了厚重的防化服。二十名炮手正在草堆里一遍又一遍的计算炮弹的落点,并小心翼翼的擦拭着红『色』毒气弹。
天终于亮了,几声高亢的起床号传来,荷兰军营里顿时人头攒动。成毓杰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在身边的队员肩上轻拍了三下。
随着成毓杰命令的下达,外围队员们迅速掀开伪装,在炮兵阵地四周架起了机枪和步枪,准备狙击出来的敌人。
“两发常规炮弹,放……!”
成毓杰话音刚落,『操』纵迫击炮的队员们,迅速将普通的炮弹放进了炮管。
“呜……!”“呜……!”
一瞬间,十二发迫击炮弹拖着刺耳的尖叫,呈抛物线落到了前方的军营里。顿时传来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甚至能看到隐隐约约的火光冒起。[]乌合之众240
“红『色』弹!放……!”成毓杰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着军营里的动静,一边大喊起来。
这次行动并没有特别具体的目标,只需要能大规模的杀伤荷军。之所以一开始发『射』普通的迫击炮弹,就是利用军人们的常规心理,一旦遭到炮击,那正常军人的反应便是立即卧倒。
只要军营里的荷兰人不『乱』跑,那接下来毒气弹的威力,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毒气弹不是普通炮弹,『操』纵迫击炮的队员们根本就不需要校正,就把一枚枚红『色』的炮弹,倾泻进两公里外的军营里。
见军营大门处有几十个荷军士兵冲了出来,成毓杰便高喊道:“刘伟,那些家伙就全交给你们了。”
“是……队长!”前方十来米的草丛中,传来了刘伟的声音。
炮击还在继续,军营已经笼罩在毒气弹淡黄『色』的轻烟里。除了开始冲出来的几十名荷兰军人外,并没有看到到更多的人跑出来,只听到军营里传出机关枪和步枪漫无目标的噼啪声。
这让成毓杰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回头望去,见地面上的炮弹已经打出了近两百发。立即命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