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历史变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百三十七章 历史变迁

    芷欣想起了上次吃牛排的时候,由于未与他商量就先行离开,搞得他很没面子。如今他趁这次吃披萨时,来个不辞而别,就是为了挽回男人的尊严。真是心胸狭窄之人,睚眦必报!

    结完帐,她刚走出必胜客餐厅的大门口,就看到他向自己大步流星而来。

    她没好气地说道:“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秦风只顾着喘气没有说话,把手中的维生素e软胶囊交给了她。

    “干嘛?”

    “你的手指脱皮了,吃吃这个就能好。”

    她的心就像断流的河床被涓涓细流慢慢滋润,一股暖烘烘的热潮涌了上来。看来刚才错怪他了,一种愧疚感充满了全身的每个地方。

    “那你刚才出去的时候怎么不跟我打声招呼?”

    “刚才去买的时候,店门就差点关了!”

    “哦,原来是这样!”

    “走,我们到附近逛逛吧。”

    两人的脚步渐行渐远,彼此的距离渐行渐近,消失在华丽霓虹灯下的人流中。

    且说桃源茶庄倒闭了以后,对于春亮来说,他在县城就少了一个栖居地。两人约会的次数减少,但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却在日益加强。进入初冬,好容易遇到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春亮决定带诗涵来村里游一游,感受一下新农村建设给家乡面貌带来的变化。

    古往今来,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神农氏诲民耕种,当为农始;有巢氏教民筑居,当为村先。中华五千年文明,如浩瀚长河中的一卷卷厚重史册,朝代更替,沧海桑田,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而村落这一最基本的行政群落,却生生不息,绵延永恒。

    圳下村历史悠久,自商周圳下文化遗址发掘,故知始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随历史不断向前演进,圳下村因处赣粤商旅之必经之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处处驿站,诉说着其曾经有过的繁华;一座座山峦,见证者圳下村千年的历史更替;一幢幢古屋,铭刻着圳下村客家先民的创业足迹。商周先人的文化旧迹、古道上的马铃声声、文昌高阁的晨钟暮鼓、圳下战斗的悲壮激越……从古代走向近代、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圳下村总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使圳下村显得古老而年轻、厚重而活泼。圳下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使它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圳下村所走过的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无数村落中的一个剪影。

    历史长河,波澜不惊,似深涧流泉,款款中千古流韵。

    岁月流年,笙箫常鸣,如白驹过隙,倏忽间已逾千年。

    圳下村所走过的千年历史,在岁月的风霜中砥砺前行。与所有的村落一样,圳下村经历了由蛮荒到文明的嬗递,都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由落后走向兴盛,由贫穷走向富裕。不同的是,圳下村在历史的恩惠中,更多经历了一件件或凝重、或悲壮、或自豪、或抒情的历史往事。

    圳下人文蔚起,概而言之,当有“三幸”:“一幸”是远古时代,先人在此开疆辟土,创造了悠久的的历史文化;“二幸”是**红军有惊无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逢凶化吉之地”;“三幸”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指导下,圳下村在小康生活的征途中,走向致富的前列。

    两人来到坐落在德馨围围屋上的圳下村村史馆。远远望去,地面上非常赶紧整洁,墙壁被粉刷得雪白雪白的,挂有几幅配有文字的图片。走进古老的木门,是一条通道,两边的墙壁上分别挂了一副“刘氏家训”和“潘氏家训”。跨过天井,便可看见步入祠堂的一扇小门,挂了三块匾,顶上为“圳下村史馆”,左边为“鉴史能知兴替”,右边为“耕读可振家邦”。

    步入小门,便是展览厅。墙壁上的横幅介绍了该村的村情简介、交通区位图、商周文化遗址、历史沿革、姓氏渊源与迁徙、惟贵公夫妇合传、潘任公驻守大营岗、客家建筑、民俗活动、当地山歌、民俗节庆、客家饮食、乡村休闲等。实物展览有马灯、煤油灯、马刀、铁挫、鸭毛扇、网兜、罗盘等。

    这里重点描述一下圳下八景:

    第一景为项甄插天,以诗为证。

    咏项甄插天

    刘拱宸

    巍峨项甄接苍天,斜插东郊最上端。有兴登临山顶望,定从碧落弄云烟。

    第二景为雁齿拱桥,并附诗一首。

    雁齿拱桥

    刘瑞祥

    叠石为桥似月弯,岂同高渺莫能攀。

    熙熙攘攘名利客,不用乘舆济往返。

    第三景为莲花宝嶂,并附诗一首。

    莲花宝嶂

    刘曰庠

    高砠翠嶂暮飞鸦,千叶层层自纵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