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绪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博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在社会、教育等领域更广泛的应用,它是否也会对博士生学习产生影响呢?如果有影响,那么如何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试图从学习生态学理论、学习理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博士生群体见证了这一变化,而处于不同时代三位博士的经历则提供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

    1.1.1前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

    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开通并提供服务,互联网技术在全国开始应用推广。但在此之前就读的博士生并没有使用过互联网,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年的学习和如今博士生的学习呢?让我们来看看199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1995届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生d301的感触:

    以前文献查询只能依靠图书馆这条唯一的途径,通过光盘检索的形式进行。每天无数次的进出图书馆,既浪费时间,效率又不高。而现在,有了互联网,传统图书馆的作用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今非昔比,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博士生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时代,如果博士生需要相关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学习。比如,前不久和美国一位教授讨论博士生培养问题,他指导的博士生就曾经说过,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google上找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博士生课程教学。

    已经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的d301,对互联网时代师生互动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导师的沟通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面对面沟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得到及时的反馈。现在自己带博士生了,采用的主要形式还是通过面对面的、个性化的一对一交流,可以容易找出博士生存在的问题和及时的互动。当然也利用邮件发送一些文档或文献等资料。如果邮件使用过多,可能给学生的感觉不是很好,缺少了直接的互动和感情的交流。

    学术交流是博士生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对研究的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检验。d301这样说:

    以前读博士的时候,碰到问题只能和导师或周围的人商量,交流渠道比较狭窄。现在如果有问题,除了这条渠道外,还可以通过论坛寻求帮助、通过邮件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联系,渠道非常畅通。博士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了,自主性更强了。现在感觉指导博士生的难度加大了。

    通过对d301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出,前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单一,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科研活动,和现在博士生学习环境相差较大,正如d301感叹道:

    现在博士生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使博士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便捷。

    1.1.2互联网发展中的博士生学习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向纵深发展,方兴未艾。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博士生会对其强大功能越来越重视。在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率先于2001年年底在学生宿舍开通了互联网,之后又在2003年放开了国际流量,使博士生可以更加畅快地在学术领域里“冲浪”。对这一转变历程,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2001级制冷与低温专业的博士生d302,感受非常深刻。d302毕业后留校,已受聘为副教授,目前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访谈是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完成的。她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校开通互联网感到非常的庆幸和兴奋:

    回顾当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大困难是设计的试验台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真的非常着急。幸好当时学生宿舍已经开通了互联网,不断地在网上搜索文献,并结合生活中的细节不断思考,最终完成了博士论文。想想真的是幸运,没有互联网,查找文献可就没有这么方便快捷了。

    在互联网开通后,d302和导师之间的联系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电子邮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而如今作为导师的d302,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充分地使用了互联网手段。

    当时和导师联系最主要手段是电子邮件。博士生期间,每周通过电子邮件给导师写报告,及时汇报课题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及时联系到导师,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快速的解决。现在自己作为导师,除了使用电子邮件和学生保持联系外,又在qq上建立了一个群,以方便学生及时和我联系。这种方式相对于电子邮件而言,联系更加便捷了。

    从d302的经历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博士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博士生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了。

    1.1.3互联网时代的博士生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浮出水面。正如美国媒体人安德鲁·基恩(andrew keen)在《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一文中指出,对于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谓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称的“n世代(net generation)的到来”以及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所说的“网络社会的兴起”(the riseofthe network society)的当下,要反思互联网的弊端。博士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实感受着互联网对他们学习与成长的影响。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2008届制冷与低温专业博士生d303有他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他目前在东北大学任教,笔者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和电子邮件对其进行了访谈。

    d303于2005年博士生入学,正是互联网发展风生水起的年代。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使用互联网的频率非常高,在开展博士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使用互联网。无论是在电话访谈,还是邮件访谈,d303都表现出了对互联网的高度认同:

    攻读博士期间是不可能离开互联网的,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是通过互联网查找的。当时养成的习惯,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是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重视,数据库更多、更全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了。博士生学习环境更加网络化、多样化,比如除了使用网络数据库的同时,利用电子邮件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联系,还可以利用skype等视频形式进行同步讨论,使得学术交流更加快速便捷。

    在和导师的沟通中,d303同d301、d302有相同的认识,就是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交流都必不可少,各有优缺点。

    当时主要通过电子邮件、面对面两种形式和导师联系。电子邮件最大的好处就是清晰快捷,不明白的东西可以保存下来,慢慢思考和体会。但是邮件是不实时的,很急的事情就没有办法马上得到答复。面对面讨论问题可以使交流更加深入,有问题马上就可以得到反馈。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交流形式,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演变为多元化的沟通。

    和前两位博士相比,d303似乎对互联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互联网早就改变了博士生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在更年轻时就是netizen(网络一族),更何况是博士生。互联网有助于锻炼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网上信息众多,需要自己判断过滤,不同网上的学术信息有不同来源,如论坛、专业网站、免费资源或者专业数据库。我对他们都是批判接受,论坛上的信息可以作为参考,引用时则使用专业期刊信息或官方网站信息。网上学术信息丰富是好事情,但也存在着比较零散、不系统等问题,这样会导致博士生科研过程中摇摆不定,浮于表面。加上网上娱乐性东西太多,博士生要“耐得住寂寞”和“经得起诱惑”,静下心来,专心研究和实验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d303眼里,互联网绝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作为一个技术创新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博士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对待,积极应对。

    通过对三位互联网不同发展阶段的博士访谈,可以看出:一是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工具发生了变化。以本次访谈为例,假如没有互联网,d302、d303的访谈只能通过越洋或长途电话等形式进行,费用高昂,和d302的交流还存在时差、对方暂时不能接听等诸多不便的地方,甚至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现在却实现了异地访谈;二是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互联网在博士生课程学习、师生交流、学习科研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博士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四是互联网在推动博士生学习过程中,负面效应也客观存在。

    总之,我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博士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博士生学习各个环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博士生学习而言,是好还是坏呢?如何来看待这种变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推动互联网影响的深入研究、厘清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的关系和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博士生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是推动互联网影响的深入研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影响教育的宏观分析层面,对博士生教育影响方面研究还较少。随着互联网越来越被广泛传播,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必将从浅入深、从表面延伸到内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推动互联网对博士生教育影响做一些补充。

    二是厘清互联网对博士学习影响的关系。本研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力图从宏观的学习环境、中观的学习共同体和微观的学习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的影响,厘清概念、理顺逻辑和构建认识体系,清晰认识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博士生教育的具体实践。互联网在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希望以辩证的研究态度探索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为博士生以及博士生教育相关者客观认识、使用和借鉴互联网提供依据和参考。

    1.2.2实践意义

    本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问题。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博士生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过程积极应用互联网,推动博士生教育的变革。本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博士生导师在优化博士生学习环境、改善课程学习、加强师生关系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从研究主题上看,本书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互联网和博士生学习。其中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或当代信息技术等同。而博士生学习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博士生学习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有明确研究方向的、专门性的研究性学习。博士生抱着对学术研究的思考和追求,寻找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借鉴和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提出自己的假设,构建自己的科研框架,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逐渐由知识接受者成长为科研实践者的过程。因此,博士生学习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融读书学习、研究思考、创新学术为一体的过程。

    本研究主要从学习生态学理论对博士生学习进行细分和界定。学习生态学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个体孤立的活动,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群体参与学习环境的社会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学习生态系统。研究者对学习群体常用“学习共同体”这个词汇来描述,它所传递出的含义预示着学习者要去共同经历和体验学习中的痛苦和欢乐。所以,从学习生态学视角来看,博士生学习是由博士生群体及其学习环境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一个学习生态系统,是博士生与学习环境、与其他博士生个体及其学习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因此,博士生学习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博士生学习环境、博士生学习共同体和博士生学习方式三个层次。

    1.3.1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the 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就是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首要特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编辑的《理解信息的未来——互联网及其他》一书中认为,所谓互联网的开放性是指,互联网信息的来源广泛,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机构。从系统论角度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无限的信息巨系统。互联网上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提供者,没有哪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独揽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正是通过对服务者开放,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接入环境,从而使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自愿地、轻而易举地为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开放性是互联网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源。

    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以比喻的手法说明互联网的全球性,“所有电脑网络的媒体。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通过一种共同的计算语言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整体。”互联网的全球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具有全球性;二是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具有全球性。互联网的这种特征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最新的资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互联网上可以发生交互、学习、借鉴,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疆界”,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和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

    互联网还具有虚拟性。也就是人们通过数字化方式、利用计算机连接而形成的虚拟空间。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m.benedikt)认为,互联网是由计算机支持、进入和产生的多维度的、人造的或“虚拟”的真实。他认为,说互联网是真实的,是指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窗口;而说互联网是虚拟的,则是指在互联网上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都是由纯粹的数据或者信息组成的。所以这种虚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的身份都可以是不确定的,它不要求和现实的身份一一对应,而是可以虚幻的、不真实的,但是这又与欺骗有所区别,而是在一种特定环境的行为;二是网络上的人又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但是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的语言及其行为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相去甚远。这种对立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性、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虚拟与现实的对立性、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

    1.3.2博士生学习环境

    一切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运用多样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寻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一起工作、相互支持的场所。研究表明,学习环境研究是近30年来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多年来,教育研究者将学习过程放在重要地位,对学业成败的解释从学生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逐渐转向了学习整体环境的“系统定向”,因为“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自我意识等”。

    博士生学习环境是博士生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情况”是博士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博士生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的保证。简单说,博士生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直接或间接的全部外部世界。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物理环境指博士生学习开展过程中的硬件条件,如学习资料、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社会环境指在博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