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根尖的有丝分裂、马蛔虫卵的有丝分裂等。
3.实验后作必要的点评和题例讲评。
本节课没有专门的实验报告单,因此要有实验后点评及做一些题例来巩固,以便为以后真正使用显微镜完成鉴定脂肪、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等 观察类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点评时,可以先请几个研究性合作小组的代表,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易犯的毛病及纠正的办法,供大家借鉴。教师点评时着重指出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再用一些时间讲几道例题。
【实例】
下面有两则课堂实录)
1.在一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课中,教师甲运用幻灯片进行探究实验演示,没有到实验室上课。这种文本式探究,虽能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但与动手实际探究,差之甚远。
2.在一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中,教师乙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前已通知学生自带鉴定材料,可到实验室才发现,学生根本没带实验材料来,教师只好用原来验证性实验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探究的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探究实验很难顺利开展。
【反思】
在未来的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它能更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其服务于教学,是目前众多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确定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中生物现行教材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可把其中的部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理清思路诱导探究。如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选择实验材料有三个标准:一是取材方便;二是操作简便;三是效果明显。再引导学生为教材中所用实验材料寻找替代品。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 验中,洋葱根尖可用葱、蒜根尖来代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教材选新鲜的菠菜叶为材料,过了季节,就可用葫芦藓的拟叶或黑藻叶来代替。只要有了指导思想,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替代品。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估计好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设计好多种教学程序,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案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探究性实验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确定合理的探究点。
好的探究点是有效课堂的保障。确定探究点是实验探究的前提。从内容看,探究点主要是基本知识、原理和概念等;从实验设计方面看,探究点有实验设计程序、操作方法、实验材料和试剂等。当一节实验课中有多个探究点时,如何选取好的探究点呢?首先要考虑探究点的可操作性,再考虑探究内容的顺序性(从重要到次要',如果同时有内容和实验设计方面的探究,以实验设计程序和操作方法为优先考虑,好的探究点一定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如探 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感 兴趣的植物代替蒲公英作调查,用易操作的等距取样法代替五点取样法等。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学生才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个实验,做各种尝试,在课堂上进行大胆求证,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的教学模式不同。例如生物新课标中的探究性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该实验可以采用二次实验法教学模式,第一次实验依 照课本上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然后根据第一次实验产生的问题(如:1淀 粉酶可以用其他试剂代替吗?2如果换成唾液或麦芽中的淀粉酶,实验条件或方案该如何调整?3最适温度是不是酶活性最高的温度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再进行第二次探究实验。再如,新课标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都可带进实验室,如纯牛奶、酸奶等。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选择不同浓度进行效果比较等,不必过多地限制学生,让其自由发挥,教师适时引导。
4 .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的评价。
评价结果的同时,也要评价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实验结果不太理想,但实验设计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以给予高度评价。
探究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应大力提倡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 学。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是否能够探究到 有价值的东西,而应追求在探究性实验中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 习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习延伸到生活。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新。
光合作用高考回眸 【实例】
【反思】
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是历届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对近几年的高考,进行回顾 梳理,预测命题方向,总结复习策略。
1.分析命题要点。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热点和重点。光合作用是植物代谢的最主要活动之一, 也是研究较透彻的领域,常渗透大学书本中的植物生理知识,常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题目灵活性大,试题综合性强,但注重双基的应用。命题重点为:光合作用全过程及其连续性;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各种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能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各种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情形。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如合理密植、增加温室中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近几年,命题十分重视实验的考查,不仅要了解实验的做法,更要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原理的理解,图文转化能力及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即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预测命题趋势。
(1)保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的传统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及计算。考查改变光合作用中的某种因素(如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等),引起植物细胞中其他物质(如Q、C5、C6H12O6、ATP、 ADP、NADPH、NADP+等)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创设新情境,设计实验来验证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发生部位等。
(3)利用题干提供的表格数据进行绘图。
3.应对复习策略。
(1)基础知识应知应会,保证会则不丢分:
基础知识是得分的保证,复习时应全面细致,罗列出所有应知应会的内容,如光合作用概念、光合色素的分布及作用、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分布、叶绿 体的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 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等。不仅要对该掌握的知识了然于胸,还要研究理解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使之融会贯通。比如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绘图法和列表比较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可用表格法。
复习基础知识时,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午休”现象。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时刻变化着,因此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天中也不停地变化。从早晨开始随光照强度的加强光合作用也逐渐加强,中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则停止。而当炎热夏天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便形成两个高峰,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中午前后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呈现 “午休”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点:1由于气温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水分在中午供应不上,气孔关闭。2由于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3 光合作用的产物来不及运走,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阻碍细胞内二氧化 碳的运输。考题中常要求写出“午休”现象的原因,可简单写为:由于温度过高,引起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问题2:大田与温室的区别。
在大田里作物与温室大棚内作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不一样,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途径也不一样。如在温室内可适当提高温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安装电灯'可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这些措施在大田里是做不到的,解题时必须要注意。
问题3: C3与C5的含量变化。
引起Q、C5的含量变化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光照强度变化,其二是CO2浓度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是从CO2进人植物叶绿体内与Q结合形成C3开始的,即CO2固定。此过程中C5作为反应物被大量消耗。暗反应过程中同时会发生C3的还原,此时,C3被大量消耗,部分C3转化形成C5。故要研究Q、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需全面考虑其来源和去路,只顾一头会引起错解。
问题4:元素的转移。
不能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转移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如果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剖析跟踪元素的来龙去脉,掌握方法,记住重点,辅以推理,可解决学生觉得杂乱难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只要记住生成物1802中的氧来自于反应物H2180中氧即可,其他的可以推理出来,如糖类中的碳来自于C02中的碳,氢来自于H〗80中的氢。只要能记住光合作用的反 应式再加上特殊的“点”就可以了,不必死记。
复习策略:解答有关坐标曲线图,首先应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搞清两 者间的相互关系(即曲线),抓住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转折点、交叉点、 顶点和终点,通过联想、迁移及回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图文转换,使曲线 所含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
(3)扩大专题复习,构建章节网络:
如实例中广东卷第42题高考题,复习时要把植物的代谢作为一个专题来 复习,形成一个网络。光合作用经常与细胞呼吸综合考查,若复习时切割成 块,势必影响答题。本题特别要理解C02补偿点(5点'C02饱和点(C 点)的含义,A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强度,C点为饱和点,即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C02浓度的最小值。 平时训练时应多进行变式切丨练,如横坐标变为光照强度,那么对应的点则变为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了。
(4)应用基本实验思维,解决有关实验题:
光合作用常常是实验题的落脚点,作为实验题的载体,除了考查光合作用 自身的知识点外,必然要考查有关的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 案设计、实验原则、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复习时,要边复习光合作用考 点,边对实验常识作专题复习,二者有机结合,方能不脱离实际,有些同学不 会做题,不是因为光合作用知识点不会,而是因为对实验常识了解不够。
盘点元素的生理作用 【实例】
化学元素学完后,学生往往会感到元素种类多而散,不太容易记住。下面按从大量元素到微量元素的顺序总结所学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
1.C)碳是一切有机体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碳源,可以在生物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 转变或合成其他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 阳能和二氧化碳、水合成糖类化合物,人和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所合成的糖类化合物为自身提供能量。
2.H:生物氧化主要是通过脱氢反应来实现的。生物氧化所生成的水是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人的氧结合而成的。糖、脂肪、氨基酸 等代谢物质所含的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活泼的,必须通过相应的脱氢酶将其激活。生物体主要是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的生物氧化体系,来促进水的成。
3.氧是生物氧化不可缺少的物质。生物氧化与体外非生物氧化或燃烧相比,其进行方式有以下特点)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是在体温和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2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而损害机体,并使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3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都先储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如ATP等物质中,以后通过这些物质的转化作用释放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
4.N: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之一。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全身, 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就植物而言,氮主要以铵态氮(NH+' 和硝态氮(NO「! NOH'形式被吸收。动物只能利用有机态的氮,最常利用的形式是氨基酸。动物体内缺氮,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会影响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5. P:磷一般以磷酸根的形态存在,除了作为核苷酸、核酸、磷脂、磷蛋白等的组成成分夕卜,在氧化磷酸化等许多代谢过程中都有磷参与,特别是三磷 酸腺苷(ATP),它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流通物质。细胞中磷的供应不足,则ATP、ADP合成减少,会引起生物整个代谢过程的衰退。在高等动物中,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75%的磷存在于骨组织中。此外磷还有如下作 用:1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参与酶系统调节。3参与氧的传递。4是组成 缓冲系统(HP〇r/H2PO7)的成分。
6. S:硫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因此也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生物体内的硫大部分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此外,硫也是维生素玖、辅酶A等的组成成分,因而在代谢上很重要。
7.K:钾在动物中多分布在细胞质里,在体液中含量较少。它对神经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中,钾以离子状态存在,与细胞的渗透压和膜电位有关。钾可使植物抗倒伏,保持挺拔状态,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植物缺钾会引起营养缺乏症,必须及时补施钾肥才能恢复正常。
8.Ca:钙在细胞原生质中一般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对保持原生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调节膜的通透性是不可缺少的。动物血液和组织中的钙离子,对血液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缩有调节作用。在脊椎动物中,99%的钙是骨骼的组成成 。
9.Mg: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不可缺少 的。在动物体中,镁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在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中,对磷酸化酶和各种磷酸激酶的激活是不可缺少的。
10.Fe:铁是细胞色素、血红蛋白和许多含铁酶类的成分,与氧气的输送 以及许多物质代谢有关。如果植物缺铁,将导致叶绿素形成受阻,会引起植株出现白化症状。
11.Na:钠在动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细胞中含量很少。Na+在调节酸碱平衡、渗透压、心脏收缩、神经兴奋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在植物中,钠也普遍存在,但它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不如在动物中那样。
12.C1:氯与渗透压和水分的保持有密切关系。在人体血液中氯离子可维持酸碱平衡,使体液保持中性。氯也是形成胃酸的主要成分,有激活胃蛋白酶和促进食欲的功能。
13.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大量硼时,有利于受精作用顺利进行。在缺少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反思】
教师的压力较大,时间和能力有限,因此一线教师研究的点要小而实。研究要为教学服务,不然教学研究就失去了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现在一线教师,由搞研究的形式转向搞研究的实质,由重形式到重实效,由大课题到微课题,这是浮躁到沉静的变化,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这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现在一线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些对教学有借鉴、有启发的研究, 对学生终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帮助的研究,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帮助的研。
找准研究的角度和切人点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以从某个层面、某个角度审视中学生物教材,如对生物教材中图像系统进行类型研究、功能研究、比较研究等。或以某种物质作为主线进行全方位研究,如以蛋白质为主线,可研究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缩合过程、作用、类型、空间结构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养成研究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教法等的习惯,注重从实践出发,寻找理论支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高中生物模式图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图很多,除了示意图、过程图解和实验图等外,还有一 部分为模式图,主要包括生物结构和生理的模式图。其中大多数的模式图都可直接用于命题,或经过变形后进行考查,简单的试题为选择题,复杂的题目见于非选择题。故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盘点,罗列如下:
【反思1】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在图中标出细胞各个结构名称,减小试题 难度便于作答。基础好的学生,建议先看问题再找图,与问题无关的结构就可以不看,节约时间。熟悉双基是解题的关键,如对细胞器方面的知识,要做到 熟练辨析各种细胞器,一看图中的序号就能立刻说出细胞结构的名称。对考查 动植物细胞区别的,要牢记动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如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 的结构如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对考查特例的,要注意是不是根细胞 (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对考查细胞功能的,要立刻想到课本中一些结论性语句。对考查其他章节联系的,要在脑子里迅速再现相关信息。总之,看清图像是前提,按图索骥是保障,扎实双基是靠山,信息加工是提升。
【反思3】理解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理是关键,正确辨析概念是钥匙, 物理中的电学原理是辅助。准确理解和区分兴奋与未兴奋、膜内与膜外、局部 电流与电位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外正内负 与外负内正、单向传导与双向传导等,就是解题的基石。
【反思4】善于总结归纳是得分的法宝。有些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零散, 要学会把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如兴奋在反 射弧和突触中传导方向的判断!信号的转变方式!单向传导的原因、递质的作用(兴奋或抑制)、切断处理后的变化、电位变化的测定等等。
画简图是熟记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草稿纸上默画出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并标注各结构名称,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
【反思5】动手模拟拼接是熟练掌握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的最有效途径,
动手绘画模式简图次之。此类综合题目,难度并不大,找到切人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