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读书感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叶知秋以小见大 【实例】

    今天到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郑金洲老师写的《教师如何做研究》。www.Pinwenba.com先看一下目录,就被吸引了,这些内容正是平常所思所想。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第一章——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第二章——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第三章——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 的确定。第四章——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再翻开其内容,里面引用了好多与众多一线教师生活较贴近的案例,似曾相识。其中几个观点的陈述,给了笔者一些新课程的启发。

    【反思】

    1.教案变学案。

    教学再也不是追求教案的设计,按照预设的环节,行云流水地教学。新课程要求教案要改为学案,或教学案一本化,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理念之别,教案是以师为中心,学案是以生为中心。教案的核心是教师如何地讲,学案的核心是学生如何地学。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学生掌握多少才是有效课堂衡量的标准。笔者喜欢学案,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案真正体现了谁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新课程中,谁首先变革了教案,就握有成功的钥匙。静观周边的教师,有哪位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教案,一成不变一字不漏地讲,那肯定是刚毕业的教师。一个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没有学生,职业生涯的顶峰最多是经师。而心中90%装有学生,10%装有教材,则有可能是人师,名师,大师。

    2.“秧田式”课桌摆放方式不见了。

    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也不能少,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将过去“秧田式”的课桌摆放样式改为“马蹄形”或“圆形”等。传统的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学生全体参加,无法引起情感共鸣。 若稍微改动一下,则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就有机会表达,交流感情和心得,就不愿意让教师多讲,学习也不再是苦闷枯燥的事了。学生将会有一个更加快乐的童年,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无限开发,中国的诺贝尔奖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实施小班化教学。课桌摆放方式 的改变,可能仅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能得以实现,但可以先在多媒体功能教室实施改变,以点带面,随着班级的缩小化、师生比例的提高,渐渐地“燎原”。

    3.讲台靠边移。

    我们欣喜地发现,有些教室里的讲台移到了教室的边上,不再是一堵高墙似的矗立在学生的面前。讲台移了以后,好像填平了师生之间原有的鸿沟。教室的空间增加了,教师出人学生座位之间更方便自如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 活动也多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讲的时间少了,与同学一起讨论、个 别辅导的时间多了,晚自习在学生身边批改作业的机会多了。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变化:(1)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2)迫使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把更多的时间和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3)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进行调整,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认真分析产生积极影响的心理作用有)讲台靠边移后,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少了一种依靠,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心理,部分教师为了避免众目睽睽的尴尬, 会尽量缩短站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讲授的时间,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留给学生”为了缓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理,寻找已、心态平衡,教师就会无意识地走到学生中间。由于教师进人学生的“圈子”,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和学生都减轻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师生的互动,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使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准确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由一粒沙子看到世界”,“由一滴水了解大海”,教师应具备灵敏的教学“神经”,以小见大,洞察教学改革的变化,与时俱进。

    反思中小学的超限效应 【实例】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马克吐温之所以会气愤,是因为牧师讲的时间太久了。

    【反思】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

    超限就是超过一个人所承载的最大负荷,超限了的事物就会朝反方向发展,所谓物极必反。中国教育中同样存在超限效应。

    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这三个问题:今天的教育真的超限了吗?为什么会超限?怎么防止超限?

    中小学教育的超限现象已司空见惯。教师由于师生配比低,课时过多,任务过重,不仅要批改作业、命题改卷,还要上课、开会!三级教研。在家里,教师又肩负着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重任。而教学成绩的比拼、绩效工资的分配,是教师压力的另一个来源。疲倦憔悴的教师脸谱便是超限的外在标志”超限的学生也随时随地可见。从幼儿园开始,中国的学生就背起了重重的书包。小学生的书包就有十多千克重,到了高三时复习所用的书籍资料,一本本叠加起来,其高度竟超过了学生自身的身高。学生的作业超限了。每科看起来都不觉得多,可是学生每天晚上用于做作业的时间不下三个小时,一科接一科,疲于应对教师要检查的作业;被迫放弃了复习教材的时间。学生所受的表扬超限了。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片赞美声中,在蜜罐中长大,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过去批评得多!表扬得少,被批判为不是教育的真谛,难道现在只表扬不批评就是真谛?还好我们的教育有识之士已意识到,这是对教育的曲解,该让学生学点“忍”术。没有挫折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只有成功体验而没有失败体验的学生是脆弱的镜中花。考试超限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每周每科一考是毕业班学生生活的全部,周考、月考、模拟考 等小考不断,大考不停,似乎只有考,才能解决教学问题。授课时间超限了。 据研究学生每节课的有效听课时间是15、20分钟,而我们的教师几乎喋喋不休了半个小时甚至整堂课,大大超过了学生所能接受的听课时间。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超限?教师难道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家庭观念吗?为什么要透支自己的身体,累倒在讲台上?学生难道不知道身体是学习之本吗?为什么要每日每夜拼搏到下半夜呢?

    教育的超限是教育理念的缺失所造成的,是穷国办大教育造成的。据统计中国仅有21 %的适龄人有机会升人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升学压力之大不难想象,就业压力之大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在无可奈何的大势下, 谁不超限谁挨批,学校不同意,家长不允许,社会不容忍,学生不答应。可这 种超限教育从长远看,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什么?

    怎么防止超限呢?改革高考体制,改一考定终身为多考定终身。改变大学 办学机制,改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一切是为了考进理想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大学能宽进,中小学的升学压力就减轻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改变家长的期望。家长的期望是随着就业压力的改变而改变的,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改变家长对学校压力的根源。社会对学校的教育寄托了太多的附加功能,要改变社会“高分即好工作”的简单教育信仰。我们还能做的就是优化教育,真正减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课堂的优化,课外作业的优化,真正为学生减负。中外教育考察报告团“两个错误的预言”令人深思。教育策略应防超限,教师布置同类作业,题量多少合适?教师上课模式,创设同种教学情境,多少才不会让学生厌倦?在每年相同的评语中,多少次后学生会麻木?这些微型课题,应当去研究,有了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依据,我们的教育会更加有效。

    超限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一,要给学生留点“空白”。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教师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 评一次。与学生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 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其二,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表扬 太多,就会给学生缺乏诚意和有意拔高的感觉,过度了就会麻木,超限了就会 适得其反。其三,学生在课堂上能接受的容量是有限的,超过了主观容量,就 不愿意认真对待任务了,因此课堂的容量绝不是越大越好,授课的时间不是越 长越好,作业不是布置得越多越好。

    我们坚信,广大师生是不愿超限的,我们热切盼望减负教育早点到来。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引进生命科学史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实例】

    2010年12月15日,有幸作为一名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研修。

    导师王永胜教授,赠送我一本他编著的书《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这本书分三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内容的选择注意突出重点,不平铺直叙,围绕“核心概念”构建和发展,简单再现历史,突出前人在探索生命科学问题中的科学思想、过程和方法,揭示科学的本质。全书语言平实、通俗、活泼、流畅。附录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如生物学大事年表、诺贝尔奖授奖词等。本书配合新课程、新教材培切I,为新课程的实施服务,为师范类高校学生学习类似课程服务,同时也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在王导师的推荐和联系下,参观了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初中部,体验了生命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在这本书的影响下,阅读了一些有关生命科学史的文献。

    【反思】

    记得很早以前,有幸聆听朱正威先生的报告,主题是生物与科学素养,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没有领会老教授的高见,没把科学史当做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忽视了它应有的作用。

    联系新课程理念,越发觉得自己教学思想境界落伍。思索当前课堂教学科 学素养教育的缺失,教师对生物科学素养认识和重视不够,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迫切需要提高。

    在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并强调了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 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 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看出,新 课程十分重视对生命科学史实的学习。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十分丰 富的,对于实现新课程目标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正像“研史人”所说的“欲 知大道必先知史”。

    1.生命科学史是生物学科学的思想史,学习它可发展科学思维。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 想历程,这些思想打上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烙印。生命科学史 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记录着科学家的研 究思想及思想转变,从中挖掘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渗 透到新课程生物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 素养。“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