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暖阁内,明亮的烛光映在他英俊且棱角分明的脸上,显得格外透着一股子威严。十四岁的太子朱孝颖,已经初具帝王气势。
闭着眼睛的景和皇帝听他说完,微微点头,“嗯”了一声,问道:“阁臣们怎么说?”
太子看着下面的批奏,道:“赵大人的意思是说,山东本身就是个不安分的地方,常有叛乱发生。若是水患一起,百姓罹难,必定有人啸聚山林,登高一呼,聚众而反,到时叛乱将生,不得不妨。此为重中之重,所以应该由国库拨款,修缮河道,防患于未然。”
景和皇帝轻轻点头,又问道:“惟中先生又是怎样批复的?”
太子继续瞧着下面的内容,道:“惟中先生同意赵大人前面的说法,山东水患若是不提早防御,恐有祸乱发生。只是惟中先生看得透彻,说,如今对西战争刚刚结束,汇聚于京城的难民也才刚刚安置妥当,国库空虚,此时实是无力再去拨付修缮款向,不若让山东方面自抽,国家可以减免山东一年税收,此为折中之法。”
景和皇帝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你呢?有什么看法?”
太子想了想道:“儿臣以为,惟中先生所说为老成谋国之言,此法可为正解。”
景和皇帝问道:“那你可知山东一年的税收是多少?”
太子道:“三百四十二万两税银。”
景和皇帝又问:“那你可知修缮河堤所需多少?”
太子有些不确定的道:“应该在一百万两左右。”
景和皇帝微一点头,给出了正确答案,道:“八十六万两。但是摊派下去之后,真正可用于河道修缮的,估计也不过四五十万两而已。那么其他的银子,都去哪里了?”
太子讷讷无语,其他的银子去哪里了?这还用说吗?无非就是被当地官员,豪强富户与武林门派瓜分了呗。
景和皇帝睁开眼睛,拖着两只枯瘦的手掌,非常吃力的想要坐起身。
太子慌忙上前搀扶,扶着他瘦弱到不成样子的身体,心头升起一阵纠酸的悲伤。曾经威严无比的父皇,此刻竟然变成这个样子。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鼻子一酸,险些掉下眼泪来。匆忙间吸了口气,将心绪应下去。在景和皇帝的背后垫了一个绵软的御枕,好让他靠的舒服一些。
景和皇帝自然瞧见了他的表情,心中很是欣慰,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接着上面的话题道:“赵继善先是请拔国库,难道他不知道国库现在空的都可以跑耗子了吗?林惟中又提出这么个折中的法子,两个人一唱一喝,将这朝政拿捏在手,这其中,他们这些人网罗的朋党又捞了多少好处?他们两人的好处又是多少?这些你都明白吗?”
太子微微点头,静静的听着,这若大帝国的积弊,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此刻,却没法子解决。
景和皇帝继续道:“再说了,朕这大商的官员,又有哪个是不贪的?可是朕觉得,他们贪财无所谓,贪色无所谓,贪权也无所谓,是人总会有贪心,此为人之常情。只要实心用事,朕容的下他们的贪心。”
“可是啊,最怕的就是那些,贪且无能,贪且残暴之辈。这些人,才是依附于我大商帝国身体里,最可怕的蛀虫。但是朕现在却拿他们没办法,党派丛生,相互牵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行雷霆手段,将这些贪得无厌之辈,全部清除,只怕我大商立时便会陷入瘫痪,继而叛乱往复,有灭国之祸啊。”
说到此刻,景和皇帝捂着心口,买力的咳嗽起来。
太子赶忙在他的胸膛上捋了捋,帮他顺气。接着点头问道:“所以,父皇您明知道林惟中乃是我大商第一大贪,却依旧可以纵容他,只因为他实心用事?”
景和皇帝点点头,算是肯定,没有对这件事情再有过深的探讨,反而问道:“现在你觉得山东的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太子咬了咬牙,很想说,自己有办法筹集到二三百万两银子,以填补山东的窟窿,毕竟,除去那些贪婪之辈与江湖门派。山东之地所生活的可都是他的子民。到时,水患一起,受苦罹难的,还不是供养这大商皇族的平民百姓?
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曾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便是这个道理。
但是犹豫到最后,他却只能将这个想法放弃了,有些无奈的说道:“儿臣以为,还是按照惟中先生的法子去做吧。”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