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校校园广场文化美育功能的开发与利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及审美意识水平,促进其感性的自我提升,而这种提升是在超越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校园广场文化所发挥的美育功能则是通过感性自我的培养,能使这些力量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它一方面促进师生个体审美方面的发展,促进个体人格全面发展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中介性的感性自我的发展,使师生个体的肉体与精神之间、诸心理功能之间处于协调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校园广场文化美育功能的独特性,其在开发和发展个体某一方面潜能的同时也具有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功能。

    (二)高校校园广场文化美育的社会功能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不仅促进师生个体审美情感自我发展,而且也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它的这两种功能是内在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与社会和自然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个体人格中个性的方面与社会性的方面也是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的审美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必须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同时,在美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感情和社会意识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它是一种个性与社会协调的情感要求和价值观。情感释放与构造相统一的审美表现带来了自发性与自主性协调的深刻自由体验,它对形成个性与社会相协调的自由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自由的审美活动中,个体不仅获得一种崭新的生存境界,而且由此产生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一种追求每个人都自由发展并与他人保持协调的自由意识。具有这种社会理想的人,将会对社会的变革带来积极的动力和影响。

    这正是美育最根本的社会功能之所在。

    (三)高校校园广场文化美育的文化功能高校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是高校师生心理文化建设的一条捷径,它的文化功能主要在于促进审美化的发展与全面渗透。审美文化是心理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括人与世界之间审美关系中形成的一切审美因素,主要体现为主体方面的审美需要、情感、意识和理论,客体方面的艺术作品文化艺术活动和整个对象世界中的审美要素,作为心理文化,审美文化具有情感性,它是主体的感性生命及其表现形态,是非压抑性的文化,是个体的感性生命与理性相协调的关系中得到自由伸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与产物。因此,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功能对促进心理文化与技术文化的协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有积极作用。

    三、高校校园广场文化美育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校园广场文化建设的灵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校园广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高校广场建设要沿着主流文化这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校园广场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对校园的粗俗文化进行清理;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校园广场活动的档次,积极组织开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各种活动,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校园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是搞好校园广场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校党委宣传部、校学工部(处)、校团委、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共同组成校园文化广场活动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加强对校园广场文化的组织领导。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形成以学生工作(包括共青团)系统为主,宣传、教务、基建、保卫等部门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的有效工作体制,坚持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对各系(院)学生会和研究会、各学生社团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管理,指定并完善关于校园广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

    (三)系统规划、合理设置、搞好建设,是抓好校园广场文化的重要环节。

    在校园广场规划方面,要着重规划广场及四周建筑,控制足够的校园广场用地,对文化广场,绿化广场,音乐广场、纪念性广场,景观广场等功能不同、大小不等的各类广场统一规划和建设,凸显学校历史、办学理念、办学风格等学校精神和人文内涵。

    (四)以育人为宗旨,开展各种校园广场文化活动,是抓好校园广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作用,重视建设学生第二课堂文化教育阵地,按照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开展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阵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体,充分发挥校园广场文化的美育作用,不断开辟校园内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基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开展校内课外实践活动,提高校园广场文化的层次和内涵。

    总之,校园广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新资源、新时尚,其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有助于塑造学校文化品格,开掘学校的文化个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开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强化对师生审美意识与文化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毛邦虎,校园文化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程嘉纯,对广场文化的美学探讨.学术交流.2004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