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太监今儿的心情好,到各府传旨,都得了重赏。虽然没打开瞧江府的荷包,可他几乎能用鼻子闻嗅到里面应该是金子,而非银子,右相府向来对宫里人的极为敬重,又甚是大方,道:“文忠候留步,咱家还要去另外几家府邸传旨呢。”
送走传旨太监,江舜诚看着会客大厅上放着牌匾,铁笔银勾,金光闪闪,道不出的刺人眼目。他几十年的劳累,不就是想挣过封赏福荫子孙。
最高兴的莫过于江书鸿一房,他一回府就得了信,府中下人生怕他不知,连连道喜,问明原因,给道喜的下人都赏了二两零碎银子。
折入会客厅,却见江舜诚捻着胡须,看着那块皇帝亲书的大匾陷入沉思。
“爹,皇上真的给你封候赐爵了?”
颇有些不敢相信,江家不是什么皇亲贵戚,与皇家更无半分关联,却能靠着弟弟妹妹在西北的军功,父亲在朝中的忠心耿耿得以封候,这本身就是对江舜诚的一种认同。
江舜诚道:“文忠候,鸿儿,你说皇上给咱们家赐个文忠候,这是什么意思?”
江书鸿看着匾上的字,伸出手来,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长子,待江舜诚百年之后,“文忠候”的爵位就是他来承袭,他自然是欢喜的,这不仅是整个江家的荣耀,更是属于他们父子的。
“父亲忠心皇上,一心一意为朝廷办差,在皇上和百姓眼里,可是真正的忠臣、良臣。”
江舜诚俯身看着匾上的字,自打从奸相变成良臣,江舜诚已经不大拍马屁,这会子把能用的词汇都背诵了一遍。不是为了应付。而是真心的赞扬。“皇上这字写得好,刚劲有力,气拔山河……”江书鸿听得云里雾里,心下欢喜,附和着江舜诚高赞了皇帝几句,唱了一阵赞歌,江舜诚方回过神来,“鸿儿,你和大管家亲手把这匾额挂到大门上,记得好好放放鞭炮。热闹热闹!”
江书鸿应声,带了下人、大管家买了上好的鞭炮,噼噼啪啪放了大半个时辰。引得邻里都出来瞧热闹,看到“文忠候府”的匾额时,所有人都意外了:江舜诚被封候赐爵。
可谓是文臣里难有的封候,如这样被封候爵,还能世袭罔替三代的。真真屈指可数。大多封候的文臣,或因女儿、妹子嫁了皇帝为后妃,或是嫁入得宠皇子妃,一时皇帝高兴,赐个公候爵位,像江舜诚这样。并非皇亲国戚封爵的当真少见。
到了晚上,整个右相府里灯火通明,江舜诚特意将府中儿子、媳妇携着孙子欢聚一堂。坐在如意堂的花厅,亦有满满两桌。
大奶奶沈氏乐得合不拢嘴,特意把娘家的侄儿也叫入府中聚宴,沈诗宁坐在一侧,想到这几年江家越来越兴旺。可是她却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父亲了。
“书鸿、书鹏,现在咱们家得皇上隆恩。封了文忠候,往后在外行事更是谦逊有礼,不可张狂,尤其是书鸿,你得束缚好自己的三个儿子,勤奋学习,诚实为人。”
江书鸿一一应承,又当着众人的面,训示三个儿子:“传嗣已有功名,传业、传良你们俩还得加把劲,尤其是传业现在是订了亲的人了,曹府就等着你得了功名便让你曹小姐完婚……”
传业颇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红脸道:“父亲放心,儿子会用心的。”
“还有传良,你亦得加把劲。”
传良起身,认认真真地应了,规规矩矩地坐到位置上。小时候的他,在学堂里并不被人喜欢,可这几年便有些不同了,因为江舜诚在百姓、朝堂上的好名声,他在书院也被先生高看两眼,有时不明白的地方,先生也会用心教他。
江舜诚疏了口气。
虞氏看着一屋子欢欢喜喜地儿媳、子孙,突地就想到素妍,那是她最小的孩子,又是个女儿,西北风沙大,也不知怎样了,从皇城到边关仅只用了七天,听说是不眠不休,心头一阵疼痛。
“你们倒是乐了,我的妍儿不知这会子可吃过饭了?是否跟我们一样,也有大鱼大肉,那日在杨家的家宴上,我可是听人说,边城极苦,便是许多男子也承不住的……”一说着,那眼泪便扑簌簌地滑落下来。
江书鸿看了眼大奶奶沈氏,她立时起身,走到虞氏身边,安慰道:“边城有二弟、六弟照应着,小姑还带了丫头去,想必也不会吃了苦头的。临走的时候,大爷、三爷可都给小姑拿了银子,就是几个丫头那儿都是留了的,吩咐她们要小心服侍着……”
虞氏听到此,没有再哭了,反怨怪起自己来:“你们都知道拿些银子备了,我竟忘了这事。”
小三奶奶何氏现在是江府里名符其实三奶奶,孟氏去了庵堂静修,瞧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