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行歌载月归咸阳(1)
乾元三年四月三十,西南战事大捷,由于隆庆十年博陵侯谋反而失陷的安兆、幽并六州终于全部回到大周手中。昭成太后连下数道懿旨,赞慕容迥、玄济等人实乃国之栋梁,更亲手写下“擎天白玉柱”与“架海紫金梁”,命人制成匾额,分别送往慕容府与襄城王府。
如此,京城中,沉寂数年的慕容府与襄城王府渐渐兴盛起来,贺妃亦被允许时时入宫拜会太后与皇后。
颐宁宫外,春光融融,春花烂漫,朱成璧接过竹息奉过的一只金丝香木嵌蝉玉的檀木盒子,温然笑道:“这只碧玉红宝石莲花簪子极为难得,是先帝特意为哀家打造的,如今哀家把它送给你。襄城王此番大胜,哀家有意加封他为亲王。”
贺妃喜不自胜,恭敬接过盒子,复又奇道:“太后娘娘,恕嫔妾愚钝,王爷已是列位亲王,那太后娘娘的意思是?”
“所谓亲王,是只有皇室子弟才能得享的尊荣,自从太祖皇帝取消异姓王以来,即便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大将,至多也只能封侯。但是亲王之中,也有高下之分。先帝末年,摄政王为梁王、形同监国,他的地位,自然远在诸位亲王之上。”朱成璧微微含笑,推心置腹道,“西南边陲是我大周最重要的边防关口之一,襄城王实现了先帝一朝一直未能实现的愿望,哀家身为先帝妃嫔、如今的皇太后,自然要给予襄城王远高于其他亲王的荣誉。”
竹息笑意盈盈,望着且惊且喜的贺妃道:“恭喜娘娘!等到王爷凯旋归来,便会举行盛大的封王大典,诸位亲王之中,除了摄政王,从此便是王爷最得尊崇。”
贺妃喜不自胜,伏地三拜:“多谢太后娘娘恩典!”
朱成璧笑着扶她起身:“还叫哀家太后?可不是生分了?”
贺妃光洁的面上是春晓映霞一般的神色,她极力平复住起伏不定的心绪,在唇角绽开最得体的笑意:“儿臣谢母后恩典!”
日晖映耀,贺妃缓步走在御花园,一丝凉风带来郁郁青青的盛春的清新之气,路上遇到的宫人无不俯身行礼,称:“贺妃娘娘万福。”
贺妃掩饰不住满眼的笑意,自从隆庆十年十二月以来,连发数件大事:先是博陵侯谋反、引数十万大军兵困京城,再是皇帝以淑妃之位、太子之位、异姓王与免死金券的优厚条件招安博陵侯;随后是小年夜的重华殿夜宴,博陵侯行刺皇帝不成、服毒自杀;十五日后,玉厄夫人被赐死、不得入葬妃陵,襄城王也被幽禁府中,无诏不得出。曾经盛大的无上荣华转眼间便弃自己而去,昔日的门庭若市之景也成了家门寥寥、几可罗雀。
永远都不会忘记,隆庆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由于下人怠慢,自己不得不亲自洒扫庭院,一个不慎,失足从台阶上滚落,三个月的身孕就这样没了。
然而,即便再心痛到无以复加,却是这次小产的缘故,让皇帝生出了怜悯之心,解除了玄济的幽禁,让他将功补过,去西南战场历练。
听闻,那一次,尚为琳妃的皇太后亦是婉转相劝,才能顺利地解除幽禁。
从隆庆十一年十月到乾元三年四月,四年半的时间,自己与玄济聚少离多,然而,终究是值得的,凭借扬名立万的军功,终于可以不必再忍受世人的冷言冷语,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贺妃打开那只檀木盒子,里面静静卧着一只碧玉红宝石莲花簪,花瓣是用成色极好的祖母绿雕刻而成,浑然若天生,花瓣的中心则是一块色泽艳丽的红宝石,再用掐金的工艺细细地镶住花瓣与花蕊,衬得这簪子华贵无比,恰似自己一片光明、旁人无可比拟的人生。
侍女紫卉忍不住赞道:“真当是好东西,娘娘,看来太后娘娘格外疼爱你。”
贺妃望着那只簪子,欣喜之余,忽而生出疑惑:“紫卉,为何这只簪子是竖着放的?你不觉得,对于一只长方形的檀木盒子,这样竖着放在里头,太过奇怪了么?”
紫卉细细一想,奇道:“还真是……或许是竹息姑姑不小心吧?”
“竹息陪伴太后几十年了,怎会不小心?”贺妃摇一摇头,目光在簪子上的红宝石上游移不定,“莲花,荷花,竖着,纵……”
贺妃悚然一惊,竹息的话猛地在耳畔响起:“诸位亲王之中,除了摄政王,从此便是王爷最得尊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