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应了一句。
“嘿嘿,不好说啊,咱们徐州也还过得去,但是也经不起这北边不停歇的下来人啊,这些人逗留在咱们徐州城里,靠赈济维持生活,可这种日子能长久么?”老板也是个明白人,“照理说,熬过一季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该各自返乡了,可看看他们,除了一部分人继续南下讨生活,大部分人因为不适应南边,不愿意南下,就这么赖在咱们徐州,这让我们本地人咋办?”
“北边天时不好,他们也许也是没办法,……”江烽也没想到这徐州老百姓也是这么排外,似乎对北面下来的人很不待见,试探性的问道:“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客官,话不能这么说啊,各有各的活法,北边的确日子不好过,可咱们徐州也不容易啊,这么些年都是跌跌撞撞,饥一顿饱一顿的,他们现在下来,我们徐州哪里养得起这么多闲人?”老板摇头,“咱们徐州这边田土也不算富余,这么多闲人赖在这里,日久必生祸患,看看吧,昨日里那边都乐坊里便闹了起来,打死了好几个人,听说就是因为没事儿关扑耍钱,输红了眼,便动了手脚,起了祸事。咱们这新来的郡公,啥都好,就是心地太慈善了一些,哪有自家都吃不饱,还得要管别人碗里有没有食儿的事情啊。”
对于老板的话,江烽也无言以对。
没错,自己太过于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下意识的角色兖郓沂乃至河朔平卢的灾民下来,自己都该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但是却忽略了本地民众的想法。
这些本地民众,对淮南粮食北运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对北面的灾民流民南下来分食却是反感和敌视的,而人的劣根性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无限放大,比如像无所事事的流民在能有一口饭吃之后,总会有人在里边滋生各种问题,关扑赌博,打架斗殴,甚至被外部势力所利用,这都难免。
是该好好考虑这些仍然在不断南下的北地流民灾民问题的时候了。
以工代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也不是长远之计,进一步扩军可以消化部分精壮,但也不足以解决根本。
就目前来说,要么就是让这些流民灾民返回北地,但这显然很难做到,除非自己能一举拿下河朔和平卢,还得要天公作美,即便那样,也还面临着地方士绅对土地方略的对抗。
另外一条路就是就地消化了。
愿意南下的,基本上都南下了,虽然淮南还能容纳一部分,但是许多北地流民其实并不愿意南下,那边湿热的气候让北地人很难适应,甚至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要命的。
就像是岭南道、黔中道这些地方,几乎就是被视为鬼途,也许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气候、时疫、路途遥远,这些都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很容易就一病不起。
这并非夸大其词,甚至很多人都把道岭南道和黔中道这些地方仕官都视为发配。
就地消化应该是最好的路径,江烽也考虑过。
事实上解决这些劳动力的问题,唯有工商业,而在徐州当下,就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大规模的开发利国的铁矿,以新式炼铁法来冶炼铁水,扩大铁矿开采和冶炼,生产生铁和精钢,同时在延伸产业链,以生铁和精钢来大规模的生产各式农具、武器甲胄,甚至创新生产出一些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式物件,比如改良马车。
这条路是最适合的,而且也是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劳动力的,唯一的障碍就是目前对新式冶炼法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在进一步摸索,但是也为时不远了。
另一条路就是扩大海州的盐场规模,提升淮盐产量,以供中原和江南。
但这要建立在夺回海州的前提之下。
当然,除了这两条路外,也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辅助性办法,比如兴修水利和修路,淮北的水利设施多年失修了,急需修缮维护,同时随着淮北、淮南的统一到一面旗帜下,那么加大境内的驿道投入建设,也是一条路子。
半天的微服出游,也算是了解了一番境内民众最真实的感受,江烽感觉到总体来说徐州的局面已经趋于稳定,但是仍然有不少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像北地流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大难题,必须要立即面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