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混编,保留部分老淮右骑兵。
江烽没有秦再道那么敏感,他也感觉到了,这种敏感性,甚至自己麾下诸将都比自己更敏感。
事实上像自己麾下诸军,除了第一军是固始军老底子和大梁系军官组合而成,勉强算得上是自己的嫡系外,甚至连杨堪也是大梁将。
其他诸军,第二军、第三军虽然是由许子清和张越带领,但兵源大多来自淮北流民,第四第五军情况相若,水军清一色来自寿州,现在的六七**军更是全由河朔军底子打造而成。
他很清楚,自己白手起家,既无家族背景渊源,也无其他更多资源辅佐,要想在这个乱世中迅速成长,只有借他力为己用,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病就是需要兼容并蓄,自己要让这些力量为己所用,并且逐步融入成为自己的嫡系,无他,就是用利益将他们与自己捆绑在一起。
而利益何来?唯有考战争夺取地盘,剥夺这些地盘上不为己所用者的利益来满足己方利益群体的需求,就这么简单。
一直到现在,自己做得还不错,这和淮右一带周边的势力都不是很强,或者说受到了较大削弱有很大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江烽甚至还需要感谢蚁贼。
转来转去,还是回到骑兵这个原点上,江烽觉得自己还是应当接受秦再道和罗、赵二人建议,重组淮右骑兵,目前可以依托河朔骑兵组建,但是下一步的招募则不限于河朔,泰宁军亦可是重点。
之所以把目光放在泰宁军,是因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泰宁军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局面。
连续的水旱灾害,郓州、兖州这一带本来就是靠天吃饭的地方,加上泰宁军素来就不善于经营地方,泰宁军辖地一直是寅吃卯粮,加上前年的与大梁一战,几乎彻底拖垮了泰宁军的财政,虽然几经加税,但兖郓之地奔爱就不富庶,所以顿时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骚乱,大量的农民向周围逃亡,泰宁军甚至连就食都困难,不得不向平卢军和淮北借贷,但平卢军自身也不好过,杯水车薪,淮北更是自顾不暇,所以现在的泰宁军几乎就是处于历史最困难时期。
甚至连大梁那边传来的消息称大梁政事堂和崇政院内部都在讨论坐观泰宁军自行崩溃之后,是否接手兖郓,而反对接受兖郓的意见居然占据压倒性的上风,足见兖郓诸州的困难程度。
这种情形下,如果能有合适的机会来挖墙脚,未尝没有可能。
当然江烽觉得这还可以和自己的徐州攻略联系起来,这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战略。
********************************************************
“这便是逍遥津?”江烽背负双手,看着眼前这座古渡口。
肥水静静的东流而去,绕着合肥城而过,这一带地势平坦,河汊众多,苇荻茂密,春日里更是枝叶摇曳,婆娑生姿,很有点儿诗情画意的气息。
“嗯,当年张辽在此鏖战孙吴,险些将孙权斩于此。”杨堪点头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烽随口吟诵了一句杜牧的诗,有些感喟的道:“以北征南始终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我们淮右的地理位置居于江淮中原之腋下,不可谓不好,但是若是要有所作为,却需要突破现在的束缚。”
“君上可是在考虑渡淮?”杨堪是最了解江烽的心思的,也是江烽最坚定的拥趸。
“还是七郎知我,眼下吴地大势已定,吾观李昪与蚁贼之战会旷日持久,楚州的争夺恐怕会超出想象,秦权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许他不会再甘于当一流寇了啊。”江烽平静的道:“我们对吴地就是坐山观虎斗,但我们更要有我们自己的路要走。”
周围的亲卫们都警惕地四处观望打量,江烽这一次也是专门和杨堪来探讨一些事情。
在诸将中,最有大局观的莫过于杨堪和王邈,而张挺眼界虽然也不俗,然其喜出奇兵,在战略上,江烽仍然主张奇正相合,以正为主。
现在王邈坐镇颍上,张挺逗留濠州,唯有杨堪算是武将中与自己最为相得的,所以江烽很想听听杨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