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座架后的转盘,将臂杆拽下,然后用滑钩固定在盘车底端。最后两个军士则将重达五十斤的圆形石弹放入牛皮甩兜中。
一切准备就绪,马钧开始测算距离、臂阻,调整配重,最后觉得没问题了,这才退到一边,红旗高举,猛地一劈。
一个军士手持大锤,奋力挥锤向铁栓一击,机簧弹开,滑钩滑脱,配重箱坠下,臂杆弹起——
呼——
诸将张大嘴巴,望着那硕大的石弹腾空飞掠,一直飞到城墙前三丈,嘭地一声落地,响彻山谷,地面震颤,石头没地盈尺。好在战马已远远拉走,否则必定又是一番折腾。
“咳,试射,只是试射……”马钧首发失利,满面尴尬,连声抱歉。
马悍不置可否,也没责怪他,就连现代发射炮弹,也有试射一说,何况是古代投石器。
未等诸将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是一番重复操作后,第二发石弹呼地一声飞出。
轰!这一次,石弹精准地击中城墙,刹时泥沙四溅,雉碟碎裂,附近的草人都被飞溅的坚硬泥块击穿,声势惊人。
随着马钧不断调整射距,手中红旗一次次下劈,飞石越投越准,一次比一次猛烈,连续十发,除两发脱靶,八发俱中。城墙被砸得面目全非,女墙俱碎,墙体正中大片垮塌,草人早被扫平。最后一发,如同压垮骆驼的稻草,震天巨响中,石落城炸,轰然坍塌,烟尘滚滚冲天而上。
围观的将领、周围的守卫,哨塔上的卫兵,无不看得目瞪口呆,哪怕泥尘扑面,都忘了闭嘴。
投石机,攻城第一利器,尽管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秦灭六国时也有使用,但数百年下来,早已失传。别说普通士卒了,就算是熟知典故,精通兵法的荀攸、董昭、乐进、徐晃、张郃……等等一众将领,也没哪个见过图谱,更别说实物了,因此首次目睹,全被震住了。
刘晔快步上前,围着投石机边看边鼓捣,不顾泥尘弄脏衣裳,不一会,脸上黑一道、黄一道走过来,兴奋中带着惊奇:“晔曾从先祖藏书中偶见此物图形,颇感惊奇,欲制成器,惜无巧匠,又多费工时,故未克成,未曾想将军竟早有机杼……只是晔有一事不明,此物似与古图有所不同。古图所载,所需人力者众,然观将军制器,以百钧重物取代人力,又有各种机簧锁钩,环环相扣。如此精巧,颇有墨家遗风,不知是出于将军与马左章的改进,亦或别有古图?”
马悍笑道:“我没见过什么古图,子扬若有,可否借之一睹?”
刘晔又是赞叹又是摇头:“晔之藏图,相距甚远,不足为观,不足为观。”
庞德忍不住插了一句:“此物若能再重、再大一倍,能投百斤巨石就更好了。”
“是啊!”马超也眉飞色舞,“这样几块巨石砸下去,一堵墙就垮了。”
马悍朝马钧望去,后者苦笑:“道理上是可以,只是制作难度很大,而且运载及使用也很麻烦。而且将军认为,大未必佳……”
马悍与马钧研制的这种配重式投石机,还只是中型投石机,真正的大型投石机,配重达十吨以上,能投掷上百公斤石弹。不过,这种巨型投石机对付的目标,多为西方石砌城堡,多大多重都不过分。而马悍要对付的,却不过是夯土建筑,没必要开发这么大型的家伙。毕竟投石机体积越大就越沉重,制造、运输、组装、制弹、施放,难度都会成倍甚至数倍增加,造成战争成本上涨。
战略武器不是越牛逼越好,最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马悍笑问诸将:“如何?”
于禁难掩激动,这可是他将要指挥的特殊部队啊,急切问马钧:“有多少这样的投石机?”
马钧向山谷里那些不起眼的土房木屋一指:“那里面全都是。”
这回连乐进都忍不住了:“有多少?”
马钧将伸出的手指竖起:“近百。”
于禁轻叹口气:“邺城,完了。”
张郃向马悍深深一躬:“只请主公击破邺城之时,手下留情,饶袁三公子一命。”
马悍淡淡道:“当然,如果他运气够好的话。”
也是,万军攻城,利器俱出,矢石如雨,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谁能活到最后,一切但凭运气。
马超终于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打邺城的不是一万兵,而是上万颗石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