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最后一个状元
自幼我便有个状元梦,可是自幼我一直在做吊车尾!那么久介绍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吧!!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书法界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1942年1月18日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刘春霖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中甲辰科状元后,科举取士制度遂被废除,刘春霖自然也就成了“末科状元”。刘春霖故居的确切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石附马大街)以南的西智义胡同2号,此地旧称猪尾大坑,住在这里的文人嫌其不雅,故说起自己的住所都泛称石附马大街。同样的原因,后来这里改称智义伯胡同,再后来又改成了东智义胡同和西智义胡同。
刘春霖故居现为大杂院,旧貌已基本全无。原大门开在南侧,现改在西面小门。院内建满小房,蜿蜒简陋,只有中院正房依稀可见旧房廊子,正是状元当年的住房。去年,刘春霖的后人曾专门来此回访,目睹现状,感慨万千。随着西智义的拆迁,现在胡同只剩下两三个双号门牌。
1904年7月,清政府依惯例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升起。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刘春霖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辛亥革命后一度隐居家中,继而出任袁世凯大总统府内史,从事些文字应酬;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在徐世昌、曹锟当大总统期间,被授予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长。后又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并因此名噪一时。
日军侵占北平后想找些名人出来撑台。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是刘春霖同科进士,又一同去日本留学,平素交往不错。1937年秋的一天。王揖唐西装革履,头戴日本军帽,带着贵重礼品,乘一辆锃亮的黑色轿车神气活现地去石附马大街刘府请刘出山。
见到王揖唐头戴日本军帽,刘春霖心中已很不悦。王出任伪职,他已有耳闻。宾主坐定后,王揖唐双手一拱,直奔主题:“仁兄之品德、才华,胜弟十倍,望兄能为我维持政务,弟感三生有幸!”可还没等他说完,刘春霖便蓦地从藤椅中站起来,将一杯茶水泼在地上,痛斥王揖唐道:“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我是决不会依附外国侵略者的。当汉奸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请免开尊口!”王揖唐见状,只得灰溜溜地告退。亲朋好友得知此事后,劝他到南方躲避一下。刘春霖却沉痛地说:“躲到哪里去?南方的大片国土也沦陷了,总不能躲出国门、流浪到南洋去吧?我是中国人,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日伪当局恼羞成怒,第二天就派兵到刘春霖家,抄走了全部家具,还将刘春霖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并将其全家赶出家门。刘春霖愤愤地说:“宁作华丐,不当汉奸!”后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王揖唐方许其归家,允其以重金赎回书画,并发还了抄走的财物
这场战争曾经把我们的世界变作一个开满野花的坟场,一株被劈作一半将生命定格于战争开始的树,一只古战场上踉跄着的翅膀残缺的蝴蝶。
二战留下的五千万人类亡灵离我们有半个世纪了,战争又何尝远离过人类半刻?它依然在地球的许多角落为无数的节子制作着大号的命运衣裳,这衣裳套在人类小小的身体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