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曾经泛舟秦淮河上,但眼前的秦淮河显然要比过去看到的至少要宽上三倍,这样整个江面才能横着摆上三艘巨大的画舫。
三艘画舫对面则是一艘更大的画舫。
三艘并排的画舫是观众席位,都是典型的仿宫殿结构,一共三层。
对面的超大画舫三楼之上则没有顶板,而是搭建了平台,上面有人咿咿呀呀的唱着甜美的采莲曲,这艘画舫显然是秦淮河面上的移动舞台。
三艘画舫居中的一艘画舫名曰揽翠,梁山、花月影与刘明武上到这艘画舫的二楼甲板上,因为来的晚,找了一个不算太好的位置。
刘明武已经戴了一精巧的人皮面具,上船时那个老鸨笑眯眯道:“哎哟,宋公子,好久没来啦。”
梁山心道,所谓的宋公子应该是刘明武游戏秦淮河两岸的另一身份。
刘明武那些侍卫都收敛了强大气息,至于那四个影子,弯腰驼背得干脆扮起老仆的角色,总体看来,这一行人不过是二流世家的水平,并不惹人注意。
“宋公子,只有这样的位置了,委屈您了。”老鸨笑嘻嘻地说道。
刘明武看了一个侍卫一眼,侍卫怀里一掏,老鸨手中多了一块马蹄金。
老鸨脸上立刻笑得一朵花一般,满是粉霜的脸凑过来:“就在刚刚,乔姑娘临时决定,今夜的大会的最后,会招如意郎君。”
老鸨说的乔姑娘名叫乔佳宜,是三年前的花魁魁首。然而,让建康城内地风流才子遗憾的是,乔佳宜当选之后自己赎身,急流勇退了。
即便如此,这乔姑娘依然是建康城内风流才子心中渴慕的女神,三年来,各式各样的才子手段用尽,却始终没有一人赢得美人芳心。
而秦淮河每年正月十五的花魁大会,也正是因为乔佳宜的退出,花魁的魁首才变得充满悬念起来。
老鸨脸色带着一种异样兴奋的红晕,凑到刘明武跟前,道:“宋公子风流卓雅,富甲天下,大有希望跑。”说罢,老鸨又偷偷瞥了花月影一眼。
上画舫带女眷的不多,老鸨见花月影容貌虽不算很美,却也眼睛一亮,心道此女若是经自己调教,一定能大放异彩。
眼下,善察言观色的老鸨却是吃不准这落座的三人之间是什么关系,说到后面悄声低语,几乎也就刘明武一个人能听到。
“哦?乔姑娘居然要……哈!那今夜可有热闹看了。”刘明武眉毛挑了挑。
梁山虽隔着花月影,却能感觉到刘明武在说“乔姑娘”的刹那心绪波动了一下。
像刘明武这等人物,还会心动?而且还是在花月影面前,说明那所谓的乔姑娘很值得期待。
花月影注意到梁山双目闪过一抹兴奋之色,闻听美女就喜形于色,这才是他的本色。
无论是梁山,还是刘明武,以及眼前秦淮河的一切,对花月影而言,都在戏中。
从戏境去观,心无挂碍。
玄幻两门,玄门以静为首要,入手的共法实则就是守一,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话,就是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称之为专注。
幻门以各幻境幻化,入手的共法其实就是观想。所谓观想就是既看到,融入进去,却又保持客观的心态,如此方能不颠倒迷离。
花月影厚积薄发,进入元婴期初阶已是相当稳固,但她不满足现状,还想往前走,回花间堂基本就没有益处,必须“观”这红尘。
刘明武挥了挥手,老鸨知趣告退,到别处长袖善舞卖弄风骚去也。
“这乔姑娘当得秦淮河第一名妓,全名乔佳宜,十二岁出道,古琴已进道韵,十四岁即被誉为天下第一琴师,诗歌、棋艺、绘画、舞蹈无一不是当得起‘大家’之称号。更难得是高洁静雅,心极善,前年淮河大水,五十万灾民,乔姑娘散尽家财,救度一方,人皆称乔菩萨。”刘明武朗声介绍道,说罢又啧啧赞叹两声:“不想今夜乔姑娘招如意郎君,秦淮河水都要沸腾了。”
“宋公子大可以一试啊。”梁山立刻说道。
刘明武望了梁山一眼,目光很快落到花月影身上,道:“若没有商大家,本公子还真有些心动,只是自遇商大家之后,其他女子皆俗物也。”
“公子谬赞了。”花月影微微颔首。
梁山呕意顿生,心道这刘明武真会说话,之前把个乔姑娘说得天上有、地上无,转过身却对花月影说在他眼里变成俗物。
“梁先生,我看你倒是很有希望。”刘明武瞥了一眼,道。
刘明武心头泛起一阵异样的感觉,跟另一个男人争锋吃醋,这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没有人敢跟他争,这纯粹就是找死。
但是,刘明武却奇怪地容忍了梁山。
他的确是起过杀心,被花月影喝止之后,刘明武忽然感觉杀他不但无趣,且麻烦多多,或者他也可以为自己所用。
至少,自己那个太子哥哥在登门拜访之后,太极殿夜宴中这人救了他一命。想透此点,刘明武心里自然做另外一番打算。
梁山“哈哈”一笑,道:“是吗?”
“正是,梁先生若是见到那乔姑娘,定会喜欢。”
“那我倒是要好好见识。”梁山脸上很配合地现出跃跃欲试之色。
刘明武神情微微一愣。
他说这些都目的揶揄与嘲弄的成分多一些。
梁山摆明架势要追商大家,刘明武提起另一个女人他应该婉拒的,以表现出他的专情,却没想到他线路一副蠢蠢欲动的表情。一时间,刘明武对梁山与花月影关系无法揣度。
当然,刘明武心头仅仅是好奇罢了。
追求商大家之心虽然真挚,但也谈不上浓烈,与他的夺嫡大计相比,更算不了什么。一年到头,他算计无数,如今坐在画舫上,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既是放松,又是给有关人一个耽于声色犬马生活的假象。
三艘画舫一楼二楼三楼自是极佳的欣赏位置,两岸自也有欣赏的位置,不过此刻都挤满了人,可谓人头攒动。
上船时,梁山注意到三艘画舫都是花钱入场,花费相当不菲,而两岸大街上、岸边挤满的自然是平民百姓。
他们或垫脚,或骑在他人头上,或攀在柳树上,或干脆翻上他人的屋檐上,一个个眼睛冒光,直盯向画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