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日
1923年9月1日正值星期六,正午时分,东京车站排满了准备外出度假的民众。沉浸在祥和氛围中的民众,丝毫没有留意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公鸡持续啼鸣,家犬狂吠不止,青蛙突然停止了叫声,大批海鸟飞离……一种不祥气氛已经笼罩了过来。
11时58分,空中、地底传来一阵阵令人心悸的“嘎嘎嘎”声响,紧接着大地上下抖动,左右摇晃,“土地如海水波涛一样起伏,丘陵、山峦急剧扭动着”。港口骤然上升,码头如同面团一般急剧扭曲变形。
此时在东京,22岁的在日华人李合计正在和朋友吃午饭。突然大地急剧颤抖,碗筷叮当作响,几个人被惊得目瞪口呆,李合计踉踉跄跄跑向屋外,一幅山崩地陷的图景出现在他眼前:高达12层的东京塔像一根火柴棍似的被一截两段,无数高层建筑正土崩瓦解、轰然倒塌。面对此起彼伏嘈杂的呼喊,铺天盖地扬起的尘烟,李合计表情木讷、呆呆出神。
一场席卷日本关东地区8.1级的大地震爆发了,震中位于东京西南90公里处相模湾。东京帝国大学的科学家惊呆地看到:地震仪先是狂乱颤动,继而指针全被震飞,只剩一台进口仪器勉强可以监测。因灾祸殃及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静冈、山梨、茨城,史称“毁灭1府6县的关东大震灾”。
地震发生时,正值中午做饭时间,倾倒的炉火一下引发数百处起火点。地下自来水管道因地震遭到破坏,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东京、横滨两大城市房屋多为木结构,火势蔓延在高层楼房之间形成“火流”,转眼汇聚成火海,人们呼救声不绝于耳。
慌乱中,很多人拥往室外空旷地带,广场、公园、学校操场立马成了人们的避难所。据《东京纪事报》记载:“一些人跑到街上,虽逃离了震魔,又遇上了火妖。他们倒在地上,浑身都是火烫的血泡。比起那些被烧得只剩一把灰的人来说,他们也许是幸运的。那一堆堆、一片片的灰烬,究竟包含着多少生命呢?没有人知道??”
约4万人避难于东京墨田区军用被服厂广场,广场面积与一个体育场一般大小。因地处下风,呼啸而来的“火流”点燃了被服厂堆放的军装以及市民随身携带的行李。不久广场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乱成一团的灾民,推拉踩踏中,最后有3.8万人葬身火海。
东京湾甚至发生了“水上火葬”的悲剧。3000多灾民因无法忍受灼热,跳进了东京湾,以木板等物体为载体,漂浮在水面。傍晚时分,附近标准石油公司及其油库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数十万吨原油泄入海湾。爆炸引发熊熊烈焰,火势猛于虎,东京湾附近海域不久被烧得滚烫。“水深火热”中,侥幸在陆上避开大火的灾民,竟在海里被活活烫死。
横滨公园里发生了同样惨不忍睹的一幕。为逃避大火,数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露出头在水面上呼吸。大火袭来后,公园里2.4万多人被烈火吞没。公园里的湖水被大火烤灼得沸腾,躲在水里的人最终在劫难逃。
许多幸存者逃到海岸边或船上,结果地震形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摧毁了东京、横滨的港湾与码头,8000多艘各类船只沉没、解体。海水内灌退去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和人的遗骸,怵目惊心。地震还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横滨田沪山区,一大片山林以每小时90多公里的速度从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和一个村庄,带着一火车和一村庄的人冲入了海湾,方圆几公里的水域变成了血红色。
9月3日,李合计才从他打工所在的五丁目住处搬过来的。突然来袭的大地震,以及震后的海啸和大火,几乎摧毁了整个东京。极度的恐惧令这些衣衫褴褛的温州打工仔们聚集在一起。
他们来到日本,都是因为家乡太穷了。浙江虽是鱼米之乡,却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农田极少,而这“七山”就集中在浙南的温州、处州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不少老乡们便漂洋过海来到日本打工,地震前人数已达4000人左右。李合计在去年的闰五月来到日本,加入到打工仔的行列,每天只赚取2~3日元的血汗钱。
晚上9点多钟(日本时间),客栈的宁静被蜂拥而至的日本人打碎了。数百名日本“青年自警团”(相当于联防队或民兵组织)团员、警察和军人,冲进了这家小小的客栈,要求中国人立即起身,送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