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晋阳城的时候,整个城中已经完全开始备战了。苏泰和丁建阳等人在刺史府中忙的焦头烂额,所幸丁建阳在并州担任刺史也有一段时间了,无论是军务还是民事方面都帮着苏泰分担了不少。
眼下除了紧急备战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严重问题就是流民问题。随着达尔干大军正式进攻云中郡开始,从雁门关到晋阳城这一路上数个郡县的百姓为了躲避兵祸一起蜂拥向南而来。而晋阳城作为并州首府,恰恰是流民聚集比较多的地方。
只是晋阳城此时正需要囤积粮草以备将来胡人来攻,而且城中也根本容不下这么多的难民,如此就只能让这些流民继续向南走,最好能渡过黄河。
关键是这些个难民基本上都是并州本地人,他们为了躲避兵祸远离云中等地已经是迫不得已了,再让他们继续过河根本就没有几个难民愿意配合。眼下胡人已经正式开始攻伐并州北部,丁建阳也不干对于这些流民逼之太紧,就是担心万一有人借机生事,到时候一个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民变。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丁建阳和韩同山就连王志远也是大部分时间都扑在疏散流民的任务上,军事方面的事情则主要由苏泰和孙虎臣等人掌管。
苏凌雪和裴紫衣对于眼前的局势倒是没有太过于操心,不过她们对于赵凯前往雁门关却不能跟随前去却是颇多怨言,赵凯费了好大功夫才将两人哄好。
看到丁建阳还在为了流民的事情发愁,赵凯疑声道:“丁刺史,战事发生之前流民若是逃到别的地方,不是由当地官府负责安排这些流民么?眼下这些流民为何不肯听从安排?”
这些东西早在开战之前都有商议好的流程,现在胡人大军尚为赶到晋阳城下,朝廷倒是自己先乱了起来,这仗还怎么打?
丁建阳同样听出来赵凯是对自己的办事能力有些不满了,不过此时也只能苦笑道:“殿下容禀,本来按照之前商议好的策略,那些逃难而来的百姓确实是要统一接受刺史府的安排,不过下官没想到的是,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边民凶悍,不似中原地区的百姓那么服王化,下官担心官府如果逼迫太极,会导致民变发生啊。”
“可曾细致统计过,此番逃到晋阳城附近的流民一共有多少人?”
“人数太多,一时半刻想要统计根本就无从下手,不过下官估计,至少也有一百余万人在晋阳城附近盘桓,考虑到城中的粮草问题,晋阳城最多只能容纳三十万人左右,剩下的一百万人必须尽快疏散到南方,否则后果堪忧啊。”
从雁门关到晋阳城这一路上还有四五个郡几十个县,一百余万的流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关键是这些人对于晋阳城来说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还好大部分流民逃难之时自己都携带了家中的余粮以及家畜,现在官府只是负责出面维持秩序,还不用负责他们的口粮。丁建阳担心的是北线战事一时半刻结束不了,到时候这些流民的吃喝如果仅靠刺史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下一心想要在事态发生之前将这些流民安置到南方去。
赵凯也明白此时事态紧急,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据本王所知,这些流民逃难之时大都是以宗族为单位,你速速去将那些流民之中威望比较高的族长召集起来,然后带往刺史府议事,本王去找苏大帅,一会儿我们在府中议事。”
大夏朝最低一级的行政衙门只到县级,再往下基本就是百姓自治了。那些族长都是家族之中威望比较高的人来担任,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大家族的族长,不过实际上完全可以相当于现在的乡长镇长了。那些流民之所以不肯南下,背后必然有这些个族长的影子,眼下一百多万流民挤在晋阳城四周,当然不可能一个个的跟她们谈话,所以赵凯这才想要从这些族长身上下手。
一个时辰之后,丁建阳终于气喘吁吁的带着三十余人一起来到刺史府。这群人年岁大多是在五六十岁左右,而且一个个也都比较注重打扮,虽然此时正处于逃难之中,不过看他们的衣装却并不凌乱。
经过丁建阳的一通解释,赵凯已经明白这些人正是城外那些流民之中各大家族的族长。虽然流民之中远远不止三十七名族长,不过能够被丁建阳找来的也都算得上是一方人物,这些人加起来至少能控制七成流民的动向。
赵凯此次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让这些族长回去之后带着他们族人继续南迁,只要这些大族肯动,剩下的流民自然也会跟风一同南下,到时候晋阳城附近的流民危机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想要这些人乖乖听话可没那么简单,就算是以苏泰和威望和丁建阳的手段都不能压服他们,赵凯自然不会以为只要自己亮出晋王殿下的身份就能万事大吉了。
所以听到丁建阳的禀报之后,赵凯特地将议事地点设在刺史府的大堂之中,自己端坐于上方,左右则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