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苏泰居然赞同赵凯的建议,皇帝赵勋略一时之间同样不知道如何定论了。按照之前的谋划,其实赵勋还是比较赞同李世明紧守偏关的决议,不过此时苏泰不比赵凯。
赵凯的意见虽然有些见解,不过还不足以让皇帝赵勋完全叹服,可是苏泰曾经镇守北线多年,对于胡人了解颇多,如果苏泰也赞成赵凯的建议,那么确实需要仔细商酌一番了。
想到此处,赵勋对着李世明开口道:“胡人到底会从何处入关暂且不说,你先给大家说一下此时朝廷一共还能动用多少力量前往北线迎战。”
大夏朝军队分为正规军与屯田军两种,所谓正规军就是由兵部直接管辖,粮饷刀兵等物皆由朝廷提供。而所谓的郡国兵,倒是与民兵有些相类,若是平日里没有战争,这些郡国兵除了必须的训练之外干的就是种田的活计,而一单其所属地域出现战争,那就暂且将种田的事务放在一起,跟随正规军一起出战。当然,由于兵种所限,这些郡国兵即使上了战场大部分时候也都是作为第二梯队或者后勤队伍,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他们直接对敌。
由于北方直面大草原,历朝历代都有防备胡人入侵,所以冀州、幽州、并州和凉州等地的郡国兵最多,反倒是靠近长安和洛阳等地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郡国兵。
“回陛下,由于此番蜀中叛乱和东南等地邪教猖狂,中央军此次最多还能抽出三十万人左右前往北线,算上冀州和并州等地将近二十万的郡国兵,朝廷可以动用五十万人左右。不过一旦北方战事吃紧,还请陛下允许动用羽林军。”虽然御林军最为重要的任务乃是拱卫京师,不过若是胡人果真踏破北方防线,到时候局面就真的严重了。而羽林军若是作为防守一方前去迎敌,终究还是占了不少地利之便的。李世明作为兵部尚书,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果然,听到李世明说战事吃紧时想要动用羽林军,赵勋点头道:“这是自然,眼下拱卫长安城的羽林军一共还有五万余人,皆是军中精锐,若是北线战事一时难下,朕自然会调集一部分兵力前往。”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此番数十万人前往北线迎战胡人,粮草方面自然不是小数目,看到户部尚书徐长文似乎还在思索,赵勋开口道:“徐卿,眼下国库中存粮如何,如果北线一旦交战,军中粮饷还够支持几何?”
“回陛下,国库中银钱倒是还有一部分,不过存粮却是没有多少了。如果北线战事真如李尚书所言要动用至少五十万人的话,只怕国库中的余粮只够支持一年左右了。”徐长文此时也是有苦说不出,蜀中暴民之所以叛乱,最主要的导火索就是饥荒所致。因为蜀中遭遇水灾之后朝廷派下去的赈灾粮饷没有按时到位,结果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动之下,蜀中大部分地区直接揭竿而起,杀官抢粮去了。
蜀道艰难,朝廷并非刻意延误救灾粮饷的运送,只是这些运送粮草的兵员皆是从中原地区调派过去的,虽然也有些蜀地向导,不过地形不熟之下终于还是延误了期限。
而且说到这里,其实那些粮商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本来蜀中遭灾,朝廷唯恐救援不及,结果这些倒卖粮食的大商人却只想着囤积居奇,完全不顾蜀地灾民的生死。那些灾民暴怒之下哪里还管到底是不是朝廷的原因?直接把粮商囤积居奇的手段也当成了朝廷默许,如此整个川蜀大地完全动乱起来。
看到赵勋面含怒色似乎正准备发火,徐长文赶紧接着道:“不过此时已经是中秋季节了,预计朝廷今年的税收收上来之后,足够再支撑北线数十万人大半年的供给,如此一来只要北线战事能够在两年之内结束,朝廷还是不用为了粮饷发愁的。”
听到此处,赵勋终于面色稍缓。
不过赵德却不是如此作想,徐长文所谓的粮食供给只是限于那些参战的将士,如果北线一旦战事大起,难免会有大股流民越过黄河前来中原地区逃难,如此一来这些流民的粮食又从何而来?若是一个处置不好,再让这些流民暴动起来,那可真就是内忧外患了。
想到此处,照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