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求哪家调解的问题上,说服李鸿章远比说服恭王要容易的多——恭王奕訢已经十年未曾亲政,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十年前,而李鸿章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主持者,尽管他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水平远不如后人那样清晰,但是从他所接触的各国公使看来,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英国和俄国在远东隐隐形成对抗,由此各个列强也逐渐分化成两个不同的阵营。
李鸿章所感觉到的,正是一次大战两个阵营的雏形,只有谭延闿非常清楚,各国列强在国际事务上不断加大的分歧最终会在十几年后演化成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当然现在列强阵营还没有最终形成,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和后起之秀德国一样在殖民地问题上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不过它和德国又不同——它与欧洲隔着大洋,完全可以像英国那样稳坐钓鱼台待价而沽;德国此时还在一代强人俾斯麦的领导之下,非常稳健的发展,两双眼睛睁大的寻求殖民地,不过它和英国的关系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还没有走向恶化,和两次大战的宿敌俄国关系还处于升温状态……
恭王奕訢的观点也没有错,毕竟在这个时候英国在国际上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远东地区,更是各国列强的领头羊,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好之前,在远东的发言远没有英国人那么有权威。谭延闿之所以看好俄国,是因为英国和俄国在远东的竞争以及英国和日本的暧昧关系,最为重要地还是在于俄国将会在二十年后发生革命倒台——二十年地时间已经够谭延闿站在中国的最顶端。就算现在割地给俄国。二十年之后他也可以来个翻脸不认人!
现在英国人表现出来的调解中日战争地积极态度,谭延闿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历史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日本人的联合舰队和北洋水师损失不相上下。陆战也因为刘铭传等人的复出,脚步停留在鸭绿江的东岸,同时联合舰队的损失过大使得日本人对于直接登陆渤海湾失去了信心——鸭绿江西岸的刘铭传已经将大量地日军粘在那里,两方人马交战多次都势均力敌,日本人也不敢分兵展开登陆作战。
依照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地国家的一贯光荣独立的政策,谭延闿也很难判断此时英国的态度是不是因为日本的表现欠佳准备重新替换筹码。从政治收益转向经济收益——英国是此次日本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赢家,中日两国都向其借贷了大量的贷款,有力的给这个逐渐没落地日不落帝国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等着,今天你怎么吃进去的,以后我再怎么让你给我吐出来!”谭延闿一想起中国为这场战争向英国借款达到近三千万两白银,心中就堵的荒。狠话谁都会说,以谭延闿地能力让英国吃个暗亏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让人家已经吃进嘴的东西再吐出来。这种高难度动作就是再给他二十年时间来发展都未必做得到。
这一次英国答应调解果然没有失信,确实进行了切实有效地调解行为。慈禧太后因为要过大寿,中国求和之心远高过日本,而日本也因为海陆损失惨重。除了陆地上和刘铭传的军队在鸭绿江两岸隔河对峙之外,也不敢发动登陆渤海湾作战。历史上的登陆辽东半岛战争并没有发生。而这一切在谭延闿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的目的多少达到了,在他眼中战争基本上算是结束了。
第二天谭延闿召集了总督府侍卫队成员,杨超、刘禹等十四人将会在五天后出发,从天津上船前往广州会合潘敏、李韬等十人,这二十四人便是第一期留德军事留学生,他们将会在德国军校学习两到四年不等。这样的留德军事留学生规模比谭延闿以前所设想的要庞大了不少,以前他以为每期顶多有个七八人,现在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已经让他可以一次输送更多的学员前往德国学习军事,可惜总督府侍卫队的成员也是水平高低相差很多,说实在的在他看来这二十四人当中也就有十多人能够达到他的目标,其余的仅仅是凑合而已。
不仅如此,这一批二十四名侍卫队前往德国后,总督府侍卫队将会再次招收成员,将侍卫队规模扩充到两百人的规模,其中还有四十名老队员将会前往天津紫竹林租借对面的北洋武备学堂接受系统深造学习,相信经过正统军事教育后的他们将会比第一期有更为稳固的军事根基,以此来适应德国的留学生活。
将侍卫队送进北洋武备学堂也是谭延闿和李鸿章私下达成的协议,现在老李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明白战争之后他将会面临怎样一种境地,在这种情况生水起的谭氏父子毫无疑问将会是他的重要外援。将谭钟麟的总督侍卫队送进北洋武备学堂去学习,这在李鸿章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并没有看到战争结束后的政治趋势,而谭延闿却非常明白后世袁大头统帅威震北中国,影响中国政治走向数十年的北洋集团就是从现在开始真正缔造的。
至于袁大头本人,谭延闿决心横插一脚——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袁大头之所以能够深刻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完全就是靠北洋陆军,他干脆就在这上面掐断袁大头的发迹之路。谭延闿已经睁大双眼关注已经回到天津的袁大头同志——朝鲜的局势就如同后世的豆腐渣工程一般,叶志超等人的惨败牵连到袁大头的身上便是他也失业了。
谭延闿只知道新式陆军的组建就在明年,好像是定武军开始的。现在他是军机红章京,身份地位不知道要比袁大头高出多少。加上现在李鸿章还有求于自己。老头子和恭亲王之间密切地关系,他相信只要他出手,新建陆军绝对轮不到袁世凯。。
“经济抢在盛宣怀地前面。军事抢在袁大头的前面!”谭延闿紧紧的攥攥拳头,想要打破历史宿命地轮回,那就尽情的破坏历史的进程,至少在现在他非常成功,况且他也是朝好的方向干扰历史的进程。
—
北洋武备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在李鸿章的主持下。这所陆军军官学校虽然比不上那些列强著名军校,但在国内已经是最好地陆军军事学校了。就算谭延闿再白痴,也明白一所强悍的军事学院在近代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特有的国情使得一所优秀的军事学院很有可能成为黄埔军校那样的存在。
袁大头能够扯起新式陆军的虎皮大旗,北洋武备学堂从中居功甚伟——一个合格军官的培养远比培养一名士兵所要花费的时间长得多,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大批合格地军官想要组建一支军队并不会花太多的功夫,合格军官的培养才是建军的核心。
谭延闿走到今天这一步知道自己是该做出选择了——以甲午战争为分水岭。近代地那些政治军事强人也都开始大量涌现了,袁大头训练新军以此为根基崛起;而孙中山估计也会在这一两年内发动武装革命,组建国民党的前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