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
还没有等沮丧的日军把炮口掉转回来,东岸的中国军队的炮兵也上场了。
东岸的中国军队的炮火的威力那就和西岸的不是一个档次了,不但有大量的迫击炮,还有为数不少的山炮、野炮、战防炮,对着包围圈里的日军就是一顿狂轰,让佐佐木少将大有欲哭无泪之感。
自从“七七”事变以来,日军从来就是在天上的飞机、地下的重炮战车的掩护下,倚仗强大的火力在中国的领土横冲直撞,那里吃过中国军队的炮火的苦头。日军官兵有不少被中国军队的炮火打死打伤,尤其是日军刚刚参与对西岸的轰击的各种火炮因暴露了目标更是被中国军队炮火打掉了不少,要不是有四通八达的战壕作为掩护日军的人员伤亡和装备的损失还要大上许多。
日军第三十旅在中国作战以来还是第一次遭到中国军队的优势炮火的猛烈打击,一时间第三十旅团那本来就因为被合围,而低迷的士气就更下跌的厉害。
佐佐木少将等中国军队的炮火一停就立即从掩蔽部里钻了出来,他要去指导那些阵地上第一线的指挥官们赶快调整火力布署。当然去前线对一些指挥官部作战术指导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佐佐木少将是担心军心不稳专门到第一线去给那些中队长大队长们打气的。
凭心而论佐佐木少将或许在军事指挥上有过于保守的毛病,但是其人还是不失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军事指挥官的。若他真是只有这么一面那这个也不无可敬之处,只是这个佐佐木同时还是一个泯灭人性的变态杀人狂,这就让真人有些费解了!有些时候日本这个民族从很多方面上看还真是一个让所有的正常人无法理解的疯子的王国。不过。这群疯子是决不能让他享受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的待遇的。这也许是因这在他们的身上残流的兽性,实在是比其它民族的人要多上太多的缘故。一句话,进化不完全的结果啊!
日军的前沿阵地的情况比佐佐木料想的还要遭得多,等他赶到第一线时日军的环形防卫圈的多处地段已是挤满了正在进行惨烈的近战厮杀的两军将士。
这次攻击黄中将手里虽说有了八个团的正规中央军,但他并没有仗着兵多将广,象昨天早上那样搞大规模冲锋。而是仍采用下午的战法一口气动用了八个团从三个方向向日军的阵地一边挖掘濠沟,一边爆破前进。在适才那一顿猛烈得让日本人抬不起来的炮火逞威的同时,各个方向的中国军队乘机把濠沟和前进阵地又向前延伸了几十米(主要是通过炸破,中国军队的炸药这个时候已经不多了。),总算是在炸药用完以前把阵地推进到了离日军的环形防卫圈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炮火一停中国军队就从各个方向一跃而起,向日军的防线发动了如下山猛虎一般的攻势。
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击,日军刚开始时没太把向自己迎面冲来的中国士兵当一回事,在日军有想象中中国军队就是人多些而已,论攻击力来那就很差了,没什么好怕的。
等到中国军队冒着从日军的阵地射出来的枪林弹雨,前赴后继的一口气冲到日军的面前时,日军才发现这些部队可不是早上那支一触即溃的部队。这支部队里不但大多数人的军服的样式与他们在上海南京遇到了对手一样,就是作战的风格比早上的那批部队要硬朗上许多,居然能与自己拼刺刀。
日军的战壕修得很窄,日军自已在里面走动都很困难,这一下子挤进了这么多的作战双方都有些施展不开。双方士兵都没有退缩,施展不开就施展不开,用枪不行就用刺刀,要是刺刀都不好用,那用手掐用脚踢用牙齿咬,战斗在开始的那一瞬间就直接进入白热化状态。在战壕里的殊死拼杀的两国士兵的脚下很快的就流出的一条条的血流,那是战死的两国士兵的鲜血在顺着战壕流淌着。随着时间的一分钟一分种的过去,这股血流渐渐汇报成了一条条的小溪,在战壕有些地势低洼的这血流都掩到了士兵们脚脖子。
“再上四个团,让独立九十七旅和三三三旅上去,告诉杨定邦(独立九十七旅旅长)和三三三旅的刘旅长,要是他们的部队溃下来了,那就请他们自裁!”在这个紧关黄中将平时温文尔雅儒将风采早就不知道丢到那里去了,他两眼通红面目有些扭曲的站在离日军阵地不到二百米的一个大土坑里高声下达着作战命令。
他心里急啊!八个团上去了,也冲进日军的阵地,可一个小时过去了就是迟迟不能向日军的纵深发展。这八个团其中可是六个团是精锐的中央军的部队,超过一万人硬是撕不看日本人的防线。前面的战事残酷到了连伤员都撤不下来的程度,就这么拖下去,那要伤亡多少人先不说,好不容易打到这个份上了要是再让日本人给打下来,那就太可惜了。炮弹和炸药可都没有多少了。要是那再冲去一次还要付多少代价?这个问题他是连想都不敢想!
为了能够早一点把日军的防线打垮,虽然明知道这会儿前面已经是人挤人在拼杀他还是又要派四个团上去。
与此同时,佐佐木少将也是心急如焚,中国军队在这一次冲锋中表现出的勇气和顽强,让佐佐木明白要不能在短时间内击溃这支中国军队,那么第三十旅团在这种长时间的高消耗的肉博战中一定会是输家。
正当佐佐木少将想把手下的最后的预备队(由伤员和非战斗人员组成。)也孤注一掷的填上去时。从西岸传来的枪声引得佐佐木少将回头去看,细看之下佐佐木顿时发出了一声充满绝望情绪的嚎叫。
在日军的背后黑暗中的萧濉河河面上有无数的影影灼灼的船影正向东岸的日军阵地冲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