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下旬,开播3个多月的记者行动节目收拾稳固在全国前十五,碰到好的专题还能杀入前十。
省内收视份额更是稳定在六成以上,陈京等一众新人顺利成为有编制的电视台正式员工。
三个月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陈京整个人瘦了一圈。皮肤黑了很多,但是却养出了那种骨子里的精神劲。
要知道另一个时空里的陈京因为职业的关系,可以说是比较懒散的。
当然任何工作忙碌起来都一样,但是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就是:在休息的时候能坐着就绝不站着,能躺着就绝不坐着。
既然上天让自己今生再重来,那么就绝对不能再如前世般庸碌一生。
在这三个月里,在睡梦中被叫醒立马出发都是家常便饭。更是经常性的要面对血肉模糊的现场。
由于带队记者李家俊没住宿舍,有时候来得晚了,于是形象口齿俱佳的陈京便是顶上的第一人选。开车扛摄影机更是每天的日常。
用林宝忠的话来说,咱们节目啊,女人得把自己当男人,男人得把自己当牲口。
但这一切换来的是一个省级卫视台的王牌节目。
张卫虽然一个劲的死操手下人,但也向台里要来了许多福利。节目组里的老人工资奖金全部上涨了一个级别,新人则卡在三个月最低实习期全部转正。
对比于其他节目来说,记者行动的众人只能是说痛并快乐着了。
在这段时间里对陈京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从无处着手只懂得跟着老人跑。到对节目各个环节越发的熟悉,甚至能自主带队。
他就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各种知识和营养,这也让陈京有了更大的野心。
如果说对于记者行动节目组的众人来说是痛并快乐着,那么对于节目制片人的张卫而言,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节目天花板的存在。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室思索着节目的将来。
对于目前取得的的成绩他满意,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满意。
因为往往这种平和下就意味着危机,伴随着记者行动节目影响力的越来越大,各方面的阻力也变得越来越多。
尤其是今天台里老领导谈话时最后说的那句话,
“小卫,我们毕竟不是央台啊。”更是让张卫心中多了几分疲惫。
这三个月多来,手下人辛苦他知道,所以尽可能的向台里争取更好的福利,更高的补贴。但是他自己的辛苦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和台里领导的一次次据理力争,节目审核时和相关单位的一次次协商沟通。
可以这么说,对于记者行动这个节目来说,张卫就是那个唯一不可替代的人物。
叩叩的敲门声打断了张卫的思绪。
“哥,在呢?这会忙不?”
来人让张卫一怔。张昌奇,台里一档音乐节目的制片人。
本来张卫对这个人是不太感冒的。因为在电视台的工作外,张昌奇还在外面开了一家摄影楼,这让全副心思都放在电视台里的张卫觉得其对工作的不尊重。
再加上两人身后的领导又不是同一派系,就更加的看不上他了。
直到之前台里庆祝上星成功晚宴上,张昌奇主动找上张卫,一通红酒入腹,攀谈过后张卫发现自己似乎小看了这个本家的同事了。
这个年轻人不是对电视台不上心,反而是对电视事业的野心之大,甚至在他之上。
张卫不在乎他的野心,也承认这人的确是个人才。
特别是现在电视台上星成功,百废俱兴的时候,要想把海鸥卫视做得更大更强就需要更多的人才。
“怎么,你筹措的那新节目台长给你批啦?有空跑我这里来溜达?”
张卫知道张昌奇打算参照芒果台的王牌节目快乐大家庭的模式搞个新节目。
这段时间在台里对台长那是一个软磨硬泡,围追堵截的。
“别提了,台长让我给他一个详细的节目策划案,我下面几个编辑做的连我都不大满意,更别说让台长看了。这不?到大哥你这诉诉苦。”
张昌奇关上门,一脸委屈的坐到张卫身前的位子上。
“呵呵,让你心大呗。目前台里懂得做综艺的人本来就少,还一早就被银河之星节目组一股脑给包圆了。你说你难不难?喝茶不?”
张卫起身准备去拿茶叶。
“别忙活了。哥,这会真没心情喝茶,其实是找你借兵来着?”
张昌奇拦下起身的张卫,一脸苦相的说道。
“借兵?借谁?”
张卫倒是被张昌奇弄懵了。我组里还有搞综艺的人才?
“你组里有个叫陈京的小子吧?这小子进电视台的时候是我面试的,对综艺这一块很有灵性,说得头头是道的。这会没办法啦,我就想着把这小子拉去我那,和我手下那几个搞搞思维碰撞,看看能不能擦出点火花来。”
张昌奇一脸拜托的看着张卫。
陈京这个小伙子,张卫还是有点印象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