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丞,昨日咱们不是都说好了么,你在三日之内,帮我想出一个遏制侵街占道违章建筑的应对之策么,怎么,今日上午,就给我呈送的奏章上面,对于此事只字未提。我方才看了一遍,里面的文字内容都是在说什么‘交通规则’,我活了半辈子,还是头一次听说呢,倒是挺新鲜的。此番前来,你这是作何打算?”
紧蹙着眉头的包拯,合上了手中拿着的奏章之后,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盯着王浩看了几下,随即发出了这一番疑问。
面对包拯提出的疑问,王浩倒是回答地很干脆:“包公,你方才不是也说,下官在三日之内,为你想出一个一个遏制侵街占道违章建筑的应对之策么,这才过了不到半日而已,还有两日半的功夫呢。”
把话说到这里,王浩停顿了两下,突然就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包公,我说的这个要在东京城内所有大街小巷,制定并实行规范交通,在下官看来,跟查办侵街占道的行为同样重要。其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可以并行实施落实的。”
接下来,王浩就把今日辰时许,在瓮市子北大街和梁门大街交叉口处,所发生的一次交通事故,他绘声绘色唾沫横飞地为包拯讲述了一遍。
听完王浩讲述的这个交通事故,包拯却不以为意道:“王司丞,你说的这个事儿,司空见惯。东京城内可是居住着一百一十多万的人口,每天在街巷上发生类似的事儿,少则一两件,多则一二十件,都已经是家常便饭。这种事儿,很难杜绝掉。”
包拯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即便是北宋年间,古人的头脑观念里面没有“交通规则”这个概念,认为在街巷上,发生了车马和行人相撞的事件,是在正常不过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没有办法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只能够是自求多福。
看到包拯对于在东京城内制定交通规则规范的态度如此消极,王浩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据理力争道:“包公,恕下官无礼。下官以为,包公方才所言差矣。正是因为东京城内目前居住着一百一十多万的人口,才更加应该制定出一个极为详细的交通规则才行。
“试想一下,我大宋作为天朝之邦,若是大街小巷都乱哄哄,车马和行人不加以规范,一旦发生严重的冲撞事故,轻则受伤,重则死亡。每一个在东京城内居住的人,近乎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官家常把‘爱民如子’挂在嘴边,若是因为街巷上发生的冲撞实践,每天都会有人受伤有人死亡,这自然难以服众。
“更何况,官家和包公你,如今对于查办侵街占道之行径,尤其是对违章建筑的态度如此坚决。而怎能每天都在街巷上发生的冲撞事件熟视无睹呢?下官以为,无论是查办侵街占道,还是制定交通规则,两者秉性不播,都同等重要,还望包公对于此事多做事量。”
方才,包拯对于王浩提及的交通事故不以为意,可是,在听完王浩的这一番分析阐述后,这才觉得制定交通规则,其实,也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微不足道,确实也应该进行研议。
不过,待包拯转念一想,而今目下,对于他来说,最为要紧的事情,就是务必在七日之内,拿出一个应对侵街占道违章建筑卷土重来的应对之策,这是赵官家给他下达的一个重要任务,他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