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小人,怎么能跟老九比!想到这儿皇上不免有些为自己的弟弟骄傲,皇室宗亲,龙子,到底是不同的!
“皇上,这《军需后勤则例》太有必要了!务必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量进去。”李允堂认真地说。
皇上见他这样子,在心底也叫了声“好!”,老九虽懒惰又混蛋,但关键时候,到底还是李家的子孙,会把社稷利益放在自己个人之上。
“则例包括从军的官吏、士兵的俸禄,口粮的发放,马匹、骡子等配备,运输军粮、军火、军械、军饷的物资准备费用,还有随军大夫、水手、轿夫、工匠的一些列人员的俸禄,采办的牲口、纸张、药材等物资的规定,还有阵亡士兵的赏恤,军工犒赏的标准等。”皇上双手背在身后走来走去,说,“还有准备在每个州都划拨一块地,做专供军需的种植和养殖,设立专门的库室。”
李允堂略微深思了一下,道:“皇上,这仗,是要开打了吧。”
皇上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惊讶,还有更多的是赞赏,“不错,你还是挺机灵的。”
李允堂忍不住想翻白眼,您老人家分明就是做好了要长期打仗的准备了啊!
皇上说:“你想必听说了吧,蒙古人蠢蠢欲动了。”
卫家老二已经去了山门关,这事瞒别人还行,李允堂不可能会不知道。
李允堂点头,说:“蒙古人不比北戎,养精蓄锐了好多年,又一贯团结骁勇,不好对付啊。”
皇上坐回龙椅里头,手指头敲敲桌面,说:“北方形势十分险峻,好在北戎现在内部混乱,在西峪关折腾不出什么大花样,否则就真是岌岌可危了。”
李允堂皱着眉头在细想这事,皇上说:“待正式设立了这个部门之后,军需大臣就作为部门的首长,级别……暂定是从二品,等最后确认了再给你发任命书。”
李允堂自然是不在意一个官名的。说到军需,这确实是很多年前自己就十分看不惯的一个职能部门了,所以也不推诿,只道:“臣弟愿为皇上效力!”
皇上对这个结果自然是满意的,老九是个识大体的。
皇上又说:“朕已经在山门关那里派了重兵把守,太子挂帅,卫家老二和卫羲和都去了。关于山门关那里的物资配置和运输,朕想让你来负责,也从中熟悉一下目前物资运输的情况。”
李允堂愣了愣,但没表现出来,只道:“臣弟领命。”
“嗯,朕让金尚岚领你去做下交接工作。”
军需官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供应得上是本分,供应不上就是失职。人家打仗胜利了,军需官少有能沾光的,人家打仗失利了,回头算账说不定就有你一份。
但是凭着一腔热血,李允堂还是接下了。先帝以前跟他说:老九,你要倾听自己的本心,自己觉得对的,就去做吧,不用顾忌别人的目光。
当然先帝的本意是:你是最小的儿子,大事都由哥哥们扛着,你呀,只要高高兴兴的,欢欢喜喜的就好啦!
不过先帝若知道老九心里装着社稷,也是会高兴的吧,不枉费自己疼爱了一场。
卫望舒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道:“每个人自有自己的际遇,想做就去做吧。”
所以后来的一段日子,李允堂经常往户部、兵部跑,倒是跟相关人员都混了个脸熟。
卫望舒没事的时候也会跟娘家的姐妹们多来往,这个圈子里头贵妇们的聚会,卫望舒往日都不大会参加的,如今也会去去,结交了好些贵太太。
虽然她长得好看到碍眼,可是这个圈子就是这样,长相是其次,重要的是身份地位。卫望舒虽然存的是结交她们的心,但她只要往那儿一站,有的是夫人来找她攀谈拉拢的。
但有些事情不可操之过急,急了,话传到皇上耳朵里去,就变成了“有所图”了。所以卫望舒只是跟她们认识而已,十分耐心地等着她们找上门来,自个儿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皇上虽然信任李允堂,但谁知道什么被人一挑拨,就会种下怀疑的种子呢?怀疑这种事情,只要一旦怀疑上了,就是越看越不对劲了!
而卫望舒确定,太子一定会干这事儿的,不过是等待时机,而他们这边又何尝不是等待时机抓太子的错处呢。
只不过眼下太子不在京城,而在山门关。山门关派重兵防守的事,是秘密进行的,别说百姓都不知道,大部分官员都还不知道。
春风一吹,冬日就悄无声息消融了,草地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绿芽,迎春花招展地开满了京城。
不多时,草长莺飞,北方的牛马也到了肥壮的时候了,然后,蒙古人南下了。
消息传到吴亲王府的时候,卫望舒正在亭子里吃着南方进贡来的水果,看着手里头的一本兵书。她站起来,把书合上,望着北方说:“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