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月十五,山西几个交好的家族便会组织一场私人交流会,一起吃吃饭,喝喝茶,聊聊生意,等等。一开始只是三五家,后来越做越大,加入了十几家,变成了一年一度很有名气的盛会。前几年我不在的时候,都是大哥偕同大嫂去参加——母亲带着德元、明曦也去过,因为这个大会,无论男女老幼,一律不拒。
今年的晋商大会,母亲说自己身体吃不消,不想去;大嫂一心在家里照顾大哥,也不肯去;德元、明曦都在学校上课,无法请假,只能心向往之。于是,只好我去。
明曦从学校给家里打来电话,特地请我代她收集所有参会者的名片。
我很好奇,不知道她想要做什么,抱怨道,“你要那么多名片干什么?你又不去做生意?”
“我喜欢收藏这些。”她在电话那头曼声祈求。
“收藏?”我半信半疑,“要什么人的?要多少?”
“所有人。”她强调,“来的每一个人,每一张名片。一个不能少哦。”
我心中奇怪,猜不透她的心思。就算收藏,也不需要这么多吧——听母亲说,近两年来每次与会者不下四五十人,难道我要抱着一摞名片四处奔走?
见我有些不情愿,她便哀求道,“好姐姐,我赶明儿给你绣一个围巾如何?”
明曦自小心灵手巧,她的女红常常受到全家人的称赞,恐怕在当今的女子中,也是百里挑一的好手艺。配上一等一的好材料,她手里出来的成品简直胜过外面服饰店百倍。不过,平日里别人求她绣一个手帕,她都嫌繁琐,推了又推,现在竟然主动要给我绣围巾,实在让我吃了一惊。
于是我只得答应她,将所有参会者的名片一个不落的要过来。那就意味着,我自己也要印制一堆卡片,然后抛开平常女子的那些羞涩、腼腆,厚着脸皮去结识每一个人。
参会的前一天,仆人把印制好的名片给我看。
我打开盒子,取出一张仔细端视——
卡片的正面写的是我的名字,只有“王槿初”三个字,毫无修饰的简洁干净,简单衬着白毫银针的底印,由此便知是山西第一茶商王氏的名片。背面却有玄机,印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胜风光康河,那图案若隐若现,曼妙灵动,让人忍不住想起著名诗人徐志摩多年前发表在《新月》上的那首诗: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文笔飘逸,意境脱俗,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只不过,唯有此刻见了这小小的图片,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竟然如此怀念昔日朝夕置身其中的学府,为在那里学习过、生活过而感到骄傲和荣幸。
我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格外欢喜,诧异道,“这是谁设计的?如此精妙?”
这般精致的艺术之作肯定不是出自那些普通的印刷小店。
“是大少爷亲自设计的。让我们问问二小姐可否喜欢?”
竟然是大哥——想不到大哥如此有心!
是啊,也只有大哥如此关心我的小小名片,这小小的卡片蕴含着王家的形象和我的格调。也只有大哥,深知我内心对英国留学生活的怀念和不舍,他是在盼我留下的同时,又苦心孤诣的想办法安慰我的心!
“喜欢,非常喜欢。”我开心的笑道。
这样的名片,可以让我自信满满的发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