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事理,特来请教。”
张员外一听,感觉到大谏大夫这话不对味,他赶紧跪下拜了又拜问道:“小民怎能承受得起,大谏大夫之请教二字,大人有事尽管吩咐。”
“请起,本大夫听了一个故事,有不明之处,有劳张员外指点指点……”
张员外站起身施礼说道:“请教,指点,小民万死不敢当。请问大人吩咐小民何事?小民为大人,就是肝脑涂地,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鲍叔牙慢慢地说道:“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二人,父母早亡,别无亲人,他二人只身来到深山老林里,开垦出一片荒地为田,不分春夏秋冬,勤劳耕种相依为命。几年后,兄弟二人先后都寻到媳妇结了婚,便分开,各过各的日子。后来,老二媳妇先生下一个儿子,夫妻二人高兴得合不住嘴。
老大夫妻过来看望,并给老二媳妇送来一百斤小米,和五十个鸡蛋,说了一番客套话……
心地善良的老二夫妻一商量:哥哥嫂嫂送来这么多的东西,咱家吃得东西不用发愁了,可这是哥哥嫂嫂一家一年的粮食啊!他们这一年吃什么呢?不行,咱们自己少留下一些,算有这个心意了,把大部分给哥哥嫂嫂他们送回去,好让他们也有些吃得,以免挨饿。
一年后老大媳妇也生了一个儿子,老二夫妻二人把家里的东西,卖的卖,换的换,凑齐了一百斤小米,五十个鸡蛋,抱着孩子一家三口,用车子把这些东西给他哥哥嫂嫂送过去了。这样一来,老二家因此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了。
天知道他哥嫂二人见钱眼开,见物动心,话说的很亲热。但,东西全部笑纳、收下。
老二夫妻一家以后的日子可就惨了,要吃的没有吃的,要喝的没有喝的,只能靠西北风糊口度日,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鲍叔牙讲完了这个故事,他看出张员外那青一阵,红一阵的脸上还冒出一层汗来,又接着问道:“张员外,你才学博深,见多识广,又是远近闻名的贤才志士。在此,本大夫就请张员外多多指教指教。”
说完。鲍叔牙看了看张员外,又给他双手抱拳施了一下礼,以示‘尊敬’。
张员外听着听着一切都明白了,这不是在说……顿时,脊梁骨一阵发冷,全身不寒而栗,未到鲍叔牙话音落地,双腿一软跪在鲍叔牙面前,瞪着两个恐惧的大眼睛,样子百般诚恳地说:“听了大人一席话,小民胜读十年书。大谏大夫,小民一时糊涂,大意,做出了亏理之事,一定知错就改,做出补偿。”
“既然张员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本大夫就不多打扰了。”说罢,鲍叔牙起身就要告辞。
张员外连忙施礼说道:“小民略备了一些薄酒,给大谏大夫接风洗尘,望大人留步受用。”
“这个就不必了,把你应该做的做好……”
大谏大夫前脚刚走,张员外立即命人备好二百刀币,一百斤小米,一百五十斤高粱,三十个鸡蛋,二斤盐。他亲自带人给李家庄的亲戚李员外送去……
鲍叔牙两天就把李员外一家的事情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在鲍叔牙的心里,就不那么抓心了。但是,鲍叔牙心里还装着一件事情,放不下来,就是那个自愿充当别人儿子的骗子,还没有捉拿归案,逍遥法外,说不定他现在,正在什么地方骗人呢!必须尽快将这个骗子绳之以法。
鲍叔牙心里一边想着,这一行人一边向回走,当他们走到都城的大街上,迎面遇上一支小队伍。走近了一看原来是大司理大夫宾胥无,双方一阵寒颤之后,鲍叔牙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嗐!’高兴之余的他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宾胥无见状不解地问:“请问大人,仅仅两天就神速的办了一件大好事,还为何唉声叹气?”
鲍叔牙心有不甘,也有所不放心地答道:“自愿充当人子的骗子,还逍遥法外,未能捉拿归案,他仍然在行骗害人呢!我必须要把这个坏人抓住法办。”
宾胥无一听鲍叔牙说的是这个事,他用手一施礼说道:“大人,你日理万机,捉拿这个骗子的事,就交给下官替你代劳吧。”
第二天宾胥无早朝回府后,正在思考那个骗子的事。突然听大堂外有人大声喊冤,他立即下令升堂问案。在大堂上坐定,两边衙役分别站立,宾胥无令衙役道:“传喊冤人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