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决这个问题,把齐国变为国强民富,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管仲两手施着礼答道。
齐桓公不明白管仲说的意思,疑惑地问道:“管仲师傅,什么样的前提条件啊?这个条件容易不容易做到呢?”
“禀君上,这个条件,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它即要求君上,要具有称霸的雄心壮志,又要具有宽大的胸怀。”
齐桓公听了管仲这几句话,感到有点意思,也有点道理,就接着问道:“啊,管仲师傅,有劳你再讲的细致一些。”
“禀君上,君上如只想把齐国治理好,没有称霸的雄心壮志,就不会放眼四方,而画地为牢,也就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交流、相比与竞争,从而进一步就会形成,自给、自足、自满,自负的消极思想,随之而来的固步自封,在不知不觉中变为了现实,它就会挡住自己前进的步伐。下一个意思是说,古人云‘大山不拒绝微小的石头,才成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才成大海’。所以说,君上要有常人所没有的宽大胸怀,只有这样,齐国才会给更多的人才,提供更大,更宽广的舞台,使他们如鱼得水,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智与才华,从而也使他们为齐国的发展与壮大,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与力量。”管仲说。
齐桓公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点着头,他又好像在给管仲开玩笑似的问:“管仲师傅,寡人养成了三个坏习惯:打猎;贪色;懒政,这还可以不可以成就霸业呢?”
“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弱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那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了这些错误或弱点。君上若有那些爱好和习惯,就尽情地去享受吧!国家政事由草民管仲等代办即可。”管仲爽快的答道。
齐桓公又问道:“管仲师傅,从古到今,历朝历代,不管张王李赵,是谁的天下,都不乏有贫苦民众起事造反,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国家兵力不强大?或者说国家镇压的手段不够强硬呢?能避免了吗?”
“禀君上,草民管仲认为,常言说的两句话,分别是‘民以食为天’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两句千年不变的老话,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民众人人天天需要吃饭,需要穿衣取暖。我们就顺着他们的需求、心愿,给于民众一日三餐,给于他们温暖。民众人人,或大或小都有私心、贪心,我们仍然顺着他们的心愿,让民众做些有利可图的事情,他们的私心、贪心,得到一定满足,自然就会安居乐业。把起事谋反,制造事端,都丢到了九霄云外,风平浪静了,水自然就能载舟,也不会覆舟了。君上的国家,君上的天下,除了太平还是太平。”管仲答。
齐桓公听管仲说的句句有道理,越听越想听,正像一句古语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从管仲的话中,领会了许多道理,君臣二人,你问我答,你一言,我一语,敞开的思想,敞开的语言,他们不像是你尊我卑的君臣,倒像是一对老故交,老友人在谈心……
……
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他们君臣二人,还没有谈够,似乎还有许多话题,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侍者把灯油续了一遍又一遍,看着他两个人的嘴,还在继续地说着……
外面传来一阵打更声。齐桓公伸了伸腰,向外看了一眼笑着说:“都三更天了,不要把管仲师傅饿坏了,你喜欢吃点什么啊?”
“臣多谢君上关心!什么都可以,随便吃一点即可。”管仲答道。
“红烧山鸡、东海群鱼汤(多种鱼儿)、三鲜大红虾、宫廷玉酒一杯……”齐桓公吩咐侍者曰。
“臣,多谢君上关心与惦记。”
“……”君臣又一阵哈哈大笑。
……
齐桓公请来了管仲,在宫内大谈了三天三夜,从小事民众生活中的一针一线,说到国家大政方针,说到国家军队的建设与管理,再说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等等。齐桓公得到管仲,高兴的如获至宝,换句话说,管仲使齐桓公佩服的心服口服。齐桓公经管仲这一点醒,认识到齐国当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也预料出变法以后会有相当大的好处,或者说能给齐国,能给广大民众,带来丰富的物质与巨大的利益。齐桓公从管仲的谈话中,深刻地了解到管仲的才智,对他不再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想法。于是,齐桓公做出了兑现鲍叔牙的承诺,也是心甘情愿地拜管仲为相。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管仲正式被齐桓公拜相,这一年管仲才三十八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