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一年,秋季。
春,西北李傕、郭汜反,帝亲征,数月而定西北诸郡,二贼授首,秋时班师。
本来今年的事情放到史书中也就这么一句话的事情,可是因为刘轩随口的一句诏令,使得朝堂中争论不休,归根究底还是当时他那句:诛其九族!闹出来的。
诛杀几族之法始于秦,汉朝沿袭,不过此时只是夷三族。莫说九族了,连诛杀五族都没有冒出来呢,结果刘轩直接跳过五族、七族这个阶段,往更高的层次发起了冲击。
“陛下,族诛之法太过严苛,虽有此法然鲜有行之,今李傕、郭汜作乱谋反,虽然其罪当诛,但株连九族,恐惹天下人群起而攻。”
这攻也就是说刘轩用刑太狠,太过残暴,尤其是那族诛之法,但凡用了的皇帝都逃不了一个暴君的称呼。
可即便残暴如始皇,也不过是夷三族,刘轩这一下就来个九族……可想而知天下士人会如何评价。
更重要的是,这满朝诸公对这等酷刑也极为抵触。因为一旦皇帝开了这个先例,那么以后保不准这个酷刑就落到他们脑袋上。
虽然那李傕是因为谋逆大罪而被处刑,他们这群人不会去做这等事情,但谁知道皇帝究竟是怎么个脾气?心里面对于什么罪行特别的忌讳?保不准万一他们权力大了点,皇帝不满也会招惹来这等酷刑呢?
更要命的一点是,他们即便能控制住自己不出问题,但控制不住别人,而诛九族这个刑法,简直就是一网打尽,沾亲带故的就会被牵连进去,若朝中有人因亲戚被株连,那未免也太过冤枉了吧?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量,都不能让皇帝下这个诏令,所以满朝诸公都在想方设法的阻止皇帝下诏,一副皇帝不改口我们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但是他们这般姿态,放在刘轩眼里最是讨厌不过,横眼一扫,只见这群家伙一个个挺着脖子,刘轩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莫非以为朕不敢大开杀戒?”
他也瞧了瞧,那些张口闭口一副为陛下考量的,基本都是大族出身——这群人背景错综复杂,关系网也牵连极广。
其中不乏那种瞧出汉室衰微,开始四处下注以便保存宗族延续的家族——比如颍川荀氏,荀彧虽然还在朝中,荀爽也住在京师,但是刘轩可知道,荀家已经有人去河北袁绍那里任职了。
只看那平时都不到处跑的荀爽今日还特意跑来求见自己,刘轩就知道这些家伙打的是什么主意。
好在荀彧、荀攸这两个自己一力提拔之人没有在这里和自己对着干,只是提了两句:“太过严苛!”就不说话了,静静坐在那里不言不语,哪怕旁边几人冲他二人使眼色,依旧一副神在在的模样。
“倒也不枉我提拔你们。”
回头再看群臣,刘轩最后怒喝一声:“朕可曾问过你们意见?草拟诏书,直接下诏令,莫要再来聒噪!”
一句话吼出,满朝诸公齐齐一愣,但还有不死心之人在那大喊大叫大吵大闹,刘轩一看,竟然又是那马字。
“这家伙莫非以为朕真不敢杀人?”
前一次这马字就唧唧歪歪的和自己对着干,如今竟然又蹦了出来,刘轩还注意到左中郎将刘范似乎是对那马字使了眼色,看来这刘范才是幕后推手。
但不管如何,刘轩都瞧不得这种跳梁小丑,立刻呼喝殿外侍卫:“侍中马字于殿上咆哮,君前失仪、抗旨不遵,数罪并罚!去其官职,关入死牢择日问斩!”
话一出,殿中群臣齐齐一惊,只觉得一股子寒气在这殿中缭绕,然后呆呆的看着张辽起身招呼几名羽林近卫冲进殿,将那侍中马字拖出大殿。
“不杀这个家伙,恐怕以后这朝堂上就由不得我做主了。”
冷眼瞧了瞧一下子老实下来的满朝文武,刘轩就当没有刚才那回事一样继续说着自己的话:“李傕、郭汜已除,西北平靖。然各处民生等事都需要好好处理,诸公这段时日尽快选些合适人选出来,派往各处,好恢复各地政务。”
诸公虽然还在惊惧,但皇帝这番交代他们可不敢随便应付,连忙提出各自的意见。这样一来,倒是把马字的事情给丢到了一旁,然后推举起各自认可的人去各处任职。
其中程昱、满宠几人也被提了出来,刘轩注意到并非是由荀攸以及荀彧所提,看来是与荀家有所交好的人代为提出的。
同时,还有人提出九卿中卫尉一职空悬,当尽快择合适人选补上,另外六部成立许久,可六部主官都没齐全,是不是也该定下?
有人一提这个话头,满朝文武立刻就不再理会什么诛杀九族以及马字的事情了,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皇帝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杀了李傕以及郭汜九族才肯罢休,这时候还与皇帝对抗,那不是聪明人应该为之的事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