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孝三的父亲已经死去五年了,但是他突然收到父亲从外地寄回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告诉儿子,说是遇到先人,死而复生,如今在某地某街开了一间南货店,并娶了继室,生了两个孪生弟弟,叫孝三立刻前去团聚。言词恳切,骨肉情深。时孝三把这封意外的来信横看竖看,确认是父亲笔迹,字体粗犷有力,一撇一捺,左若长矛,右若拖刀。勿庸置疑,父亲确是重返人世了。时孝三立刻打点行装,辞别妻儿,按照信上的地点前去寻找。
时孝三是个孝子,早年丧母。时父又做爹,又做娘,将孝三抚养长大,怕的是若娶了继室,孝三要受后母虐待。父子情深,非同一般,所以时父死后,灵枢在家停放三年,孝三早夜祭奠啼哭。
父亲的来信,对孝三来说是天大一桩喜事。孝三一路上风尘仆仆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所在,按照地址,果然是一间南货店。
举目看时,店中账台上坐的不是父亲更是何人?时孝三丢下行装,一声:“父亲!”直扑进去,父子俩抱头大哭,彼此都有隔世之感。
两人哭了一个畅快,时父先止哭道:“我儿不要哭了,今日又重相聚应该高兴才是,快去后堂拜见你的后母,还有两个弟弟。”于是父子俩携手入内,一家人少不了又是一番悲欢。那后母甚是贤德,当即治酒摆宴为孝三洗尘。大哥哥抱起两个即将满周岁的弟弟,引得弟弟格格发笑,孝三也乐得合不拢嘴。兴之所至,孝三说:“待两个弟弟周岁那天我们要好好庆贺一番,”时父说:“说得极是,庆贺之后,你也尽快将我的儿媳和孙儿接来。“这样,时孝三就在这里住下了。他见父亲饮食起居一如既往。
只是每隔三日必一人在账房间独宿,且不许任何人入内,后母也习以为常,认为丈夫店务繁忙,深夜算账,不许别人打扰。
一日,孝三闲来无事,独自至郊外游玩,来到座古刹,名叫鹤鸣寺,金瓦黄墙,气势巍峨。孝三在大雄宝殿烧香叩头,又在化缘簿上认施白银一百两,也算是为佛仙救他父亲重返人世略表一丝感激之情。之后,又至各殿随喜,行至方丈室,老方丈迎人献茶。
刚坐下,老和尚突然大声说道:“大施主,看你脸上阴气重重,家中必有鬼魔,三日之后,当有杀身大祸!”孝三被他吓了一跳,继而却不悦地说道:“大和尚危言耸听,我家哪有什么鬼魔,家父死而复生,死别五载,今又团聚,且又娶了后母,生有两个弟弟,后天就是周岁之日,喜都喜不过来,哪有什么杀身之祸?若不看你年高出家,我必不依!”老方丈又说:“施主且勿动怒,老衲有一言相问,令尊死后复生,可有什么异样?”孝三说:‘’全无异样,只是每隔三日必在账房独宿。”老方丈说:“这就是了,你且勿惊,容老衲直言相告,人死岂能复生?令尊如今已成了僵尸鬼了。初死三年,灵枢停在家中,尸身得了人气,故而能变成人形。此刻说来,你当然不信,你且同去,待他独宿账房,你去门缝张望,但千万不可惊动。切记!切记!”
时孝三将信将疑回到家中,正好当夜时父又在账房独宿。等到半夜,时孝三偷偷到门外从门缝里向里窥视。见父亲坐在账桌前算账,好端端一个父亲。他心中直骂贼秃无礼。看了一会,不料时父突然摇身一变。竟是一个青面撩牙、周身白毛盈寸、十指长甲如爪的僵尸鬼,一跳一跳从窗户飞出,吓得时孝三魂不附体。不一会儿工夫,这僵尸鬼又从窗口遁入,口边全是血迹,像是才生吞了什么生灵,只一转身又变回原来的模样。这时,时孝三才相信老和尚言之不假,回房后怎么也无法人睡。及至鸡鸣,时孝三飞奔入寺,跪在老和尚跟前大叫:“大和尚救我性命!”老和尚却说:“你且回去,一切装作无事,这两日他不会伤你,到你两个弟弟周岁之日,你再来小寺,老衲自有道理。”
时孝三只好回到家里,整日胆战心惊,如坐针毡。却又装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为准备弟弟的周岁而忙碌。好容易熬过两日,不等鸡叫孝三便悄悄来到鹤鸣寺。那老和尚已在大雄宝殿打坐,时孝三跪步上前求他救命。老和尚眼不睁,口不动,只撩起袈裟一角,示意孝三入内。
孝三才得入内,殿外已响起时父声音:“孝儿在哪里?孝儿在哪里?“径直向大殿走来,及至老方丈而前,笑容可掬地说道:“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何拆散我家骨肉?快快还我儿子,否则不要怪我无礼了!”老和尚只是不理,时孝三在袈裟内愈寒发抖。时父又如此说了一遍又一遍,笑容渐失,老方丈仍是全然不理。
三遍过后,时父突然摇身一变,变作前天晚上孝三所见的模样,伸出十指利爪扑向和尚。老方丈一声:“孽畜!这是你自找绝路,老衲只得开杀戒了!”说毕,两袖一拂,两把降魔杵裹挟着两道金光射出,这僵尸鬼立刻化为一摊血水。老和尚唤出孝三,对他说道:“施主,你父亲成僵尸,得人气变人形,娶妻生儿,然而贪心不足,他要生吞三个亲生儿子,便可成为一个‘旱桩’也叫旱魃,专害人间庄稼,天神天将也奈何他不得。所以他先写信将你招来,待你两个弟弟满了周岁——不满周岁,食了无用,再将你们三人一起食用。如今你回去,在家人面前切莫声张。你后母是人,两个弟弟也是人,好生与他们一起度日。可叹老衲为人间除了一害,动了杀戒,阿弥陀佛!善故善哉!”
时孝三向大和尚叩了三个响头,拜谢救命之恩,又许愿装修庙宇,重塑金身。回家后不久便去原籍将妻儿接来和后母幼弟同住。
父亲突然不知去向之事,后母悲痛一时,日久渐淡。一家六口,安居乐业,守着这南货店度日。长兄幼弟,相差二十多岁。婆媳俩年纪相近,犹如姐妹。叔侄却是同年,好比兄弟。时孝三平白多了一个后母和两个弟弟,真是天下一大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