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言尚在太学读书了半个月,认识了不少人。他一路过去,就一路跟人打招呼,人缘之好,让冷冷清清坐在贴榜位置对面酒肆间的韦树盯着言尚看了半天。

    众人都在和言尚说话:

    “言素臣,今日去永寿寺找你,怎么没找到你?”

    “言二,你怎么才来?”

    “言素臣此次一定会有好成绩。”

    言尚微笑着一一回礼,一一回答众人的客套关心。

    坐在酒肆二楼,韦树身边的书童看着下方那长袖善舞、被人围着的言二郎,惊得目瞪口呆。

    书童:“七郎……他怎么认识那么多人?他不是来长安才一个月么?”

    日光如雪覆来,十四岁的韦树清清淡淡地喝着茶,并不在意:“总有人天生人缘好些。就如我天生人缘不好一般。”

    韦树可比言尚早来长安将近一年,然而韦树在长安,真没交下什么朋友。

    一是他太过年少,寻常世家子弟如他这般年龄,还在读书,根本不会来参考科考;二是,嗯,他确实为人冷矜,还是言尚主动地非要跟他做朋友,按他本来的性子,韦树是谁都不交好的。

    书童立刻为自家郎君鸣不平:“郎君你哪是人缘不好?你只是懒得和人交际罢了……”

    韦树看了小厮一眼,书童闭嘴。看自家郎君淡声:“言素臣有言素臣擅长的,我自有我擅长的。各人运势不同,行的路不同。我并不嫉妒他,你倒也不必为我找话。”

    这般闲闲说着话,有一批浩荡骑士敲锣而来。在鼓楼上的小吏远远看到马蹄飞起的尘土,连忙登上鼓楼敲钟,示意下面人散开,榜单要贴了!

    -----

    《登科记考》记下这一年的及第名额。

    共两千人参与考试,中枢录取二十二人。

    状元:韦树(是年十四),第一年及中;

    榜眼:郑涵铭(是年三十三),已考十年;

    探花:言尚(是年十八),第一年及中;

    余下十九名进士分别为……

    张榜后,榜下一派哗然。有高兴的,有悲愤的。有被抓着袖子问是否娶妻的,有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

    韦树根本没露面,让自己的书童去看了眼成绩,他就悄然离开,没有被谁扯住脱不开身。

    而言尚在下,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探花郎上,他心中微微松口气,又想到为了这个成绩一路走来的艰辛、昨夜崩溃掩袖的冯献遇,心中不觉怅然。

    他定定神,掠过自己的名字,再去看榜上还有没有其他熟人及第。

    可惜除了韦树,再没有他认识的。刘文吉再一次的落榜了……

    科考之难,岂是一语说得清。

    言尚回头时,好似在人群中看到了神色悲戚的刘文吉。他迟疑间,刘文吉看了他一眼,转身就走了。言尚追去两步,就被人群淹没了。

    他惊恐地被一群仆从包围了——

    “是言尚言素臣吧?郎君家中可有妻室?我家郎君想为你做个媒……”

    “哎,郎君你走什么?难道是瞧不上我们卢家么?”

    “不娶妻也行,纳个妾吧。我家娘子上至三十,下至十三,皆可供郎君你挑选啊。”

    “言郎,言郎!你别躲啊!”

    长安人民的热情豪放,让言尚这个来自岭南的土包子目瞪口呆。他确实听过“榜下捉婿”的习俗,但也没想到夸张成这样。

    热情的长安人士拼命地往他怀里丢名帖,让他一定要去看看自家女郎。又有人一直挽着言尚的手不放,言尚这般擅长与人交际的,都挣脱了几次手,还挣不开……

    还有夸张的书童,跪在地上抱着他的大腿,嚎着让他一定要去见一见自家郎君,自家郎君特别想认识他这个新晋探花郎,想和他做朋友,成为“世交”。

    言尚这般好脾气的,都有些气急败坏:“诸位,言某只有一身,一身也许不了这么多家亲事啊……请诸位放行,我回去与我家父商量一下可行?”

    言尚撒谎不眨眼:“等我半个时辰,我定回来给诸位一个交代。”

    好说歹说,言尚从包围圈中挣了出来。

    实在是众人一听“探花郎”,便知道这人一定长得好看。长安那些花枝招展的娘子们,哪个不想嫁个相貌出色的如意郎君?

    所以其他进士倒勉强可以应付,言尚从人群中挤出来时,后背已经湿了一层汗,苦笑连连。

    他感谢自己大哥整天让自己锻炼,不然方才在那轰烈人潮中,他非得被挤死憋死不行。

    言尚擦把额上的汗,再回头看眼身后依然热情高涨的长安人士,他摇摇头便要躲了。不妨他随意一瞥,看到了对面酒肆门口,冯献遇脸色苍白地站在那里,定定看着他。

    -----

    言尚顿一顿,走了过去。他一言不发,向冯献遇行了个礼。

    冯献遇仍盯着榜下那些热情的人群,道:“我的女儿,可以还我了么?”

    言尚站在他旁边,低声:“昨夜情急说了谎,我并未让人去绑你的女儿来。不过是知道冯兄在意小娘子,拿小娘子刺激冯兄而已。”

    冯献遇看了旁边的少年郎一眼,心中惨淡之时,竟也松了口气。

    言尚道:“其实冯郎将小娘子的去住安排得那般隐秘,该知道即便是丹阳公主,也没本事一夜之间找到小娘子。冯兄不过是关心则乱,又涉及小娘子的安危,不敢出一点意外。是我利用了冯兄的心理,实在惭愧。”

    冯献遇倚着酒肆的旗杆,闻言淡声:“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日后也许不会再有其他孩子了,我当然心疼她。你拿她威胁我,我不得不说,你小小年纪,揣摩人心的本事实在是让我甘拜下风。”

    冯献遇却又冷笑:“然而言素臣,你莫要小瞧了这天下人!莫以为以你的这般小手段,就能把天下人如我这般玩弄。你好自为之吧,长安会给你教训的。”

    言尚温和道:“多谢冯兄的教诲。只是冯兄尚且年轻,为何说再不会有其他孩子了?”

    冯献遇淡目看他。自己这般挤兑言尚,言尚都温温和和的。哪怕对言尚很气怒,冯献遇也不禁佩服言尚的好修养。

    冯献遇道:“你言素臣,猜不出为什么吗?”

    言尚顿一下,轻声:“是因为冯兄仍打算继续侍奉长公主,所以……冯兄此生不会再有其他子女了?”

    冯献遇:“嗯。”

    二人便都静默,不再说话了。

    显然,冯献遇已经放弃其他路子了。他已经攀上了长公主,不想前功尽弃。他一定要在长公主这里挣得一份前程……有长公主相护,哪怕今年他败了,明年的科考,一定会有他冯献遇的名字。

    冯献遇对科考,已经有了某种执念。

    他没有得到过,就一定要得到试一试。哪怕结果也许不好……可他就是要得到一次看看。

    冯献遇问言尚:“言二郎昨夜将我教训了一通,大道理许多,今日怎么不说了?怎么不劝我不要想着侍奉长公主了?难道一夜之后,言二郎就觉得我不再下作了?”

    言尚看他:“冯兄倒不必这般。冯兄自然选了这条路,我又何必多说?我并不觉得冯兄侍奉长公主,便是下作之人。冯兄既然选了这条路,便好生走下去吧。旁人是无权对你的选择质疑的,冯兄自己认定便好。”

    冯献遇怔怔看着他。

    言尚微笑:“只要冯兄下一次,不要再行顶替之事。其他的,冯兄不必看旁人眼色,坚持自己的便好。”

    冯献遇盯着言尚看了许久。

    好一会儿,冯献遇才苦笑,收回了视线。

    冯献遇眯着眼,看着那榜下熙攘人群,看着头顶日光,他喃喃道:“言二、言二……以前总觉得你是伪君子,对谁都好,对谁都记在心上。我心里嘲你也不过是趋炎附势的人,现在看来……也许你是真君子,是我看不透。

    “是我看不透啊。”

    冯献遇道:“但愿日后,还有和你同朝的机会。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东宫中,此时也在讨论着言尚。

    因清晨天亮,长公主进宫将名额改回去,太子批字,这名单,最后才真正定了。

    据长公主说,是冯献遇哭哭啼啼,非说他和言尚的情谊如何深,觉得自己愧对朋友……长公主被烦得不耐烦了,又宠爱自己的这个新宠,就干脆进宫改名了。

    太子与自己的幕僚说起此事,叹道:“可惜了。本想看到丹阳那丫头和姑姑能够闹一场。”

    幕僚之一道:“长公主忽然要将名单改回去,实在不寻常。恐怕丹阳公主还是使了手段的,只是这次比较委婉,竟没有选择大闹,实在不像丹阳公主的脾气。”

    太子若有所思:“查一查,看丹阳府上是不是进了新的幕僚,给她出主意。这次手段实在温柔……孤不信是丹阳那个性子会用的。”

    “你们在说丹阳公主什么?”

    太子和幕僚们在宫殿中说话,就有一大咧咧的少年声从外传进来了。也不用通报,这少年进殿,大步走来,意态潇洒,正是杨三郎。

    众幕僚起身行礼,心里叹,只有杨三郎能在东宫不用通报就进来。

    太子看杨嗣直接盘腿坐下,一身汗味,不禁瞪少年郎一眼:“你不通报就算了,现在连回府洗漱一下都懒得了?怎么不懒死你?”

    杨嗣瞥太子,道:“我为了户部在外面跑了一晚上,一晚上没合眼,你还要我洗漱?我回府洗漱一下,可能就直接睡过去了。耽误了殿下的事,殿下可别怪我。”

    太子厌烦地摆手,示意侍女拿巾子给杨嗣擦擦汗。

    才听杨嗣懒洋洋说道:“我跟户部那尚书聊了一晚上,他终于答应睁只眼闭只眼,放殿下的人进户部了。那老头子本就快到辞官的年龄了,我看他自己都不想干了,正好给太子行个方便。”

    太子满意点头。

    老皇帝之前和金陵李氏斗法,好不容易斗倒李氏,把李氏斗回了金陵,皇后逝后,老皇帝也一夜之间衰老了,对政事再提不起精神。而这正是太子要出头的机会。

    太子要将朝上的人一点点换上自己的,待整个朝堂都由自己控制的那一天,便是老皇帝该做太上皇的日子了。

    如是,幕僚们再说了一阵子话,到了中午该用午膳的时候,幕僚们纷纷告辞。

    而杨嗣盘腿坐在原地,动也不动,显然是打算在东宫用膳了。

    太子瞥了他好几眼,看这人毫无自觉,只能不耐烦道:“要用膳也行,你去换下衣服再来吧?”

    杨嗣这才不情不愿地起身,跟着侍女去换衣了。

    午膳开始,太子妃今日特意做了一道菜,来与殿下一起用午膳。见到杨三郎也在,太子妃眼角抽一下,却已经习惯了。

    这个杨三郎来东宫来得太勤,用个午膳不过是寻常行为。

    只是用膳时,太子妃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免关心杨嗣:“三郎,你也老大不小了,家中可有为你说亲?”

    杨三郎抬头,淡漠地看太子妃一眼。

    杨嗣还没回答,太子已经道:“他的婚事我说了才算。”

    太子妃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僵硬地抿了下唇。觉得太子对杨三郎也太好了,简直是把杨三当儿子在养……关键杨三也不是太子的儿子啊!

    太子真正的儿子,都不见太子多上心呢!

    不过说起婚事,太子就想起了丹阳公主。

    太子问杨嗣:“你这段时间有见过六妹么?”

    杨嗣非常坦然的:“没有。”

    太子见他说了一句,又低头吃饭了,不禁恨铁不成钢:“你都不曾去看望她一下么?”

    杨嗣诧异:“我为何要去看望她?她要是有心,应该来看望我才对。”

    太子:“……”

    太子箸子拍在案上,微怒:“你这头倔驴,气死孤了!”

    旁边太子妃吓得一抖,以为太子要发怒了。结果太子缓了一会儿,又重新拿起了箸子。

    太子还忍不住:“多吃点菜,总吃肉怎么行?”

    太子妃在旁酸酸地疑惑:杨三真的是太子流落在外的儿子吧?可年龄不对,太子也生不出这么大的儿子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