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嗝——哥哥的味道。”
她抱着脚边那些旧衣裳,手指攥得紧紧的,怎么都不愿意松开。
“诶——”
李徐氏抱紧了阿芜,眼泪簌簌往下流,等李山春和李大强在外头找了一圈没找到人,来喻家和李徐氏汇合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自那天后,李徐氏搬到了喻家,住到了喻家二老曾经的房间里,喻芜则是继续住在她和哥哥喻俨的房间里。
之后的日子里,李徐氏将对喻芜来说重要的东西一件件搬到李家,白天也时常带着喻芜去李家玩耍,熟悉李家的环境。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喻俨留下的旧东西全都被搬到了李家,喻芜也不再排斥睡在李家了。
半年后,喻芜很少再提起哥哥,李徐氏不知道是小孩的忘性大,还是因为这个孩子学着将对哥哥的思念埋在心里,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李徐氏觉得,喻芜早晚要开始新的生活,她不能被喻俨束缚一辈子,于是,从那天起,就连李家人也很少再提及喻芜的过往了。
人性都是善忘的。
喻俨离开的第一年,村里人时常说起喻家的故事,痛骂喻娘子的同时又替喻俨惋惜,一年后,村里又有了其他新闻,比如谁家女儿嫁人了,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刁婆子,娘家人找上去替她撑腰,又比如谁谁家的孩子不孝顺,兄弟之间推搡老爹老娘的养老重责……
偶尔路过喻家因为常年无人居住,早就长满杂草的房子时,或是看到年纪越大,出落的越发俏丽的喻芜时,才会恍然想起那个护着妹妹,像个狼崽子一样的男孩,那个为了保护妹妹把自己给卖了的男孩,然后唏嘘一声。
村里的孩子远比大人更加善忘,除了极少数早熟的孩子,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当年喻家发生的一连串的事,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喻芜就是李家的孩子,只是他们很好奇,为什么喻芜姓喻,却不像李家人那样姓李。
每当调皮的孩子朝喻芜问这个问题被大人听见的时候,都会得到大人的一顿暴揍,并且耳提面命不准在喻芜面前说起这些,不准欺负喻芜,久而久之,那些孩子也不再揪着这个问题好奇了。
喻俨和喻家,仿佛成了小奚村的禁忌。
八年后
一辆低调奢华的马车缓缓驶入小奚村,一个马夫,五个骑马的侍卫,这样的队伍引来了村里人的好奇和警惕。
“这里就是小奚村?当年那个童生娘子就住在这儿?”
一个雍容富态的妇人从马车内探出头来,看到四周泥泞的小道和低矮破旧的房屋,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这样贫贱的地方,能养出什么样的女孩呢?真把人接回去,恐怕要丢侯府的脸面了。
可惜啊,家里的小小姐处处优秀,偏偏就输在了出身上,都怪那坏心眼的贱婢,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桩烦心事了。
妇人皱了皱眉头,看了眼自己精致的绣花鞋,以及刚下过雨,尚且积着不少水洼的乡间小道,十分不情愿地从马车上下来。
她的身边还跟着两个小丫鬟,显然这两个小丫鬟的面上功夫不够火候,嫌弃的表情溢于言表。
其中一个梳着圆双髻,头上绑着鹅黄色丝缎的小姑娘甚至还捏住了鼻子,只因为她看到了田野里放养着的鸡鸭,以及鸡鸭走过时留下的几摊屎。
侯府的真小姐,怎么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呢?
贫困,肮脏,就连她们这些家生子出生的丫鬟的生活环境都比她好,这样的女孩被带回去,真的能当好小姐吗?
不止那位嬷嬷怀疑,这两个小丫鬟也同样怀疑。
可惜了家里那位小小姐,明明是那样优秀的姑娘,将来注定要被这位压一头了,谁让人家名正言顺呢,大户人家,注重血脉更胜过感情,要不然,夫人也不会在知道真相后立马急吼吼派人过来寻找了。
“你们找谁?”
李徐氏盯了这伙人好一会儿了,看她们下了马车后纹丝不动,只当她们是迷路了,好心地上来问了一句。
“请问这里可有一位姓喻的童生?那位童生的夫人十一年前曾在通阳县的文曲星庙产下一女。”
刘嬷嬷上前一步,裙边被泥水溅到了,她余光瞧着,心情越发恶劣。
“喻童生?”
李徐氏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过这个称呼了。
琢磨着眼前这个妇人的话,李徐氏当即露出警惕的表情,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