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的呢?”
“哎。”
赵麻麻长叹一口气,脸色带着落寞,“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再瞒你也没有意义。你都不知道那年冬天我跟你爸捡你的时候,下多大的雪。”
“我错了,我错了,成不成。”
赵守时转身直奔冰箱而去,连句狠话都不敢撂。
~~~~~~~
~~~~~~~
亲的就是亲的,别看嘴里怎么损,疼也是真的疼。
被人指使拿过来西瓜汁的赵守时就没有被委派其他任务,坐在沙发上陪着聊天。
中秋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家里本就准备好了食材,稍加加工,便可以出炉。
晚上七点多,窗外已然没有了天光,满月还未升空,屋内客厅的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美食。
久不露面的赵爸终于脱了围裙,正坐在赵守时的对面。
近180的身高,魁梧,非常魁梧。起码180,单位是斤。非常标准的汕东大汉。
今年正好迈入知天命的他已然有了不少的白发,脸上的皱纹也不少。
看这轮廓,就知道是赵守时不是垃圾桶捡的。
太像了。哦不,太像ps了。
心中已经把这当成家的赵守时没有丝毫生疏,主动开口道“今天咱爷俩喝点吧。”
“行吧。”赵爸犹豫了片刻,才道“一人喝瓶啤的吧。”
要不说爷俩随,两人喝酒是谁也不服谁。两人跟外人喝酒。跟谁喝服谁。
“别介,今天整点白的。我带了点好酒,您可得尝尝。”
赵守时起身去门口,把两坛封的严严实实的酒坛取过来一坛打开,一股带着花香的酒味从坛内涌出。
“神神秘秘的,还当你带的是茅台呢。”
“嗨,您这就不懂了吧。这酒比茅台还难得。”
“有什么说法?”
“不可说,不可说。”嘿嘿笑着的赵守时各自添了半杯。
酒中漂浮着枸杞与归花,这是桂花酒。酒色泽浅黄,桂花清香突出,轻轻喝一口,能感受到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
酒味并不冲,适宜女士饮用。
半杯不多,但针对赵守时的酒量,这就不少了。
北方有句老话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现在虽然没有古时那般豪迈,却也没差哪去。啤酒吹瓶那是比比皆是。
就算喝白的,杯子一般是三两一个。比南方那种三钱的牛眼盅整整大了十倍。
北方人喝酒的标准就是一杯勉强,两杯及格,三杯优秀。四杯以上,牛β。
斟完酒的赵守时并没有放下,而是看向两位女士,“您二位来点?”
“一点点吧。我陪陪你们。”安希倒是没拒绝。
“我就算了,喝不来这玩意。”摇头拒绝的赵麻麻看向安希,劝道“安安,大老爷们才喝白的,咱俩喝点红的吧,舒筋活血,美容养颜。”
“这是桂花酒,度数没那么高。您要是能喝酒,尝一点也可以。”笑着的安希斜着身子在赵麻麻耳边嘀咕了两句。
说的什么不知道,赵麻麻的眼神亮了是真的。目光灼灼的盯着赵守时“你真找儿媳妇。呸,你给我找对象了。。”
‘啪’轻拍自己一下的赵麻麻骂道“瞧我这嘴。你找。。”
话没说完,赵守时直接点头,“得,您别难为自己。我承认,重庆的,才谈一个月。您也别太高兴,指不准就把我给踹了。”
赵麻麻笑的跟盛开的牡丹一样。把杯子往前一伸,“给我来点,我尝尝。”
“你们说什么呢,神神叨叨的。”
赵麻麻一拍酒坛,嘿嘿一笑,“这酒,儿媳妇酿的。”
老头倒是沉稳,眉头一挑之后便喜笑不动于色,把三两的酒杯往桌上一磕,沉声道“倒满。”
同样端坐的许明真听说是未蒙面的嫂子酿的桂花酒,抬起手来道“给我也来一”
“喝你的牛奶吧。”
“我长大了。”
“哦,那你可以喝果汁了。”
“”
~~~~~~~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汉代,定型与唐初,盛行于宋朝之后。
在上古时期,太阳与月亮代表白天与黑夜,当太阳落下后,黑夜与恐惧一同来临,而一轮明月照亮了大地,安详而宁静,是黑夜中的光明使者。
也许对于太阳,当时的人们还有着爱恨交织的情绪,但月亮却获得了人类一致的称赞。
而那时,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崇拜与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跪拜礼敬。
在当时,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是统治者的专利,是集权统治的象征。
从魏晋开始,文人们观赏祭拜、吟诗作对,编织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神话故事,并在民间流传。
至宋时,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就这样,一步步演化,月亮不在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彻底坠入了凡俗,被人们赋予了“团圆”的情感意义。
月亮的圆满预示着人间的团圆。
苏东坡一首《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们心中的无限惆怅。
月饼是中秋节的节令美食,它的圆本身本身就代表了意义——这就是可以吃的月亮。
美食必然需要美酒相佐,就像重阳饮雄黄,中秋则要饮桂花。
吃月饼,饮桂花酿,恍若月宫之内一般。
平日里不好酒的赵守时主动提议喝酒,就是因为这酒的特殊。
这是裴幼清参与酿造,特意嘱咐要让赵守时带着的。
桂花酿本来就重庆特产名酒,是她家乡特产。
或许不贵,但这份心意确实应景,属于那种礼轻情意重。
相思赋予谁;妆台纤纤指;偶然谁弹碎;佳人许梦里。
诗人爱喝酒,都说酒这玩意可以启发灵感;而诗,赋予了酒不同的浪漫与情感。
诗酒交融,奔放豪迈。
今日适逢中秋佳节,一杯桂花酿,让赵守时想起了一部动画片《你的名字》。
或许,真人版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