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其管辖范围内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加以整理,在必要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招聘方。另外,在主要的公共职业安定所,应根据不同障碍类别,配备专门的就业咨询员(诸如智障人士专员),向智障人士、家属以及企业主提供长期的跟踪指导和咨询。
至2004年3月底,智障人士就业登记总人数达489802人。其中,作为《智障人士雇用促进法》保护对象的智障人士有133685人,占总登记人数的27.3%,其中有效求职者为31544人[5]。
除上述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外,对企业进行雇用率达成指导也是公共职业安定所的一项核心业务。对雇用率未达标企业开展智障人
士雇用指导,督促智障人士雇用率过低的企业制订雇用计划,以及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实施劝告。
(四) 智障人士就业中心及能力开发机构
所谓智障人士就业中心,是根据《智障人士雇用促进法》,由独立行政法人援助的机构管理运营的组织,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培养专业人员、制订计划和指导等一些实质性工作,推动日本国内职业康复。
研究部门围绕“各种智障人士的职业康复技能的研究和开发”、“有关援助企业主有效方法的研究”、“关于支持智障人士就业的社会基础完善的研究”等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就业中心通过就业预备训练、就业讲习以及就业心理指导等中心业务,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为智障人士提供高质量、前瞻性的职业康复服务。同时,还与研究部门联手,开发新的职业康复方法。此外,职业培训和进修部门还对就业中心配备的智障人士就业顾问、工作适应援助者(就业指导)、智障人士雇用援助中心以及智障人士就业和生活援助中心的职员进行培训。2003年10月和11月,组织智障人士就业援助的相关机构的职员,开展了旨在普及就业援助技术的实践基础知识的“职业康复实践研讨会”[5][7]。
四、 安置模式简介
(一) 生活安置模式简介
智障人士就业和生活援助中心是日本目前主要的安置模式[8]。所谓智障人士就业和生活援助中心,是协同附近社区内相关企业、福利机构或教育机构,向智障人士提供包括从日常生活到就业全方位咨询援助的机构。2004年初,有66家中心获得地区政府的运营认定,同一年中又有21家智障人士就业和生活援助中心获得认定。
为了保证智障人士在企业内稳定就业,不仅需要构建企业内部援助机制,而且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因智障人士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干扰,需要采用就业援助和生活援助双管齐下的办法,同时还需综合考虑援助对象周围环境的因素[9]。
(二) 就业安置模式简介
就业中心和庇护工场是日本智障人士两种主要的就业安置模式[10]。
1.社区智障人士就业中心
所谓社区智障人士就业中心,是协同公共职业安定所等相关机构为社区障碍人士提供实质性职业康复服务的机构。全国47个都道府开设了这样的机构,机构依照《智障人士雇用促进法》实施运营。社区中心配有智障人士就业顾问,对智障人士进行就业评价、就业指导、就业预备援助、工作适应指导等,同时依照厚生劳动省颁布的《智障人士雇用促进法实施细则》对智障人士和严重智障人士给予认定。同时,该中心还对企业主提供有关援助业务,其范围包括对智障人士的接收以及录用后的所有雇用管理。另外,由工作适应援助者(就业指导)负责实施对智障人士和企业主的具体工作。2003年,日本全国接受智障人士就业社区中心咨询和援助服务的智障人士为13700人。
2.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
所谓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就是在谋求与智障人士职业技能开发学校和医疗机构合作的同时,为职业康复提供系统服务的机构。该机构设有中央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吉备高原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脊髓损伤者就业指导中心,中心配备智障人士就业顾问,实施就业评价、就业指导等业务。中央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与中央智障人士职业技能开发学校并设,吉备高原广域智障人士就业中心与吉备高原智障人士职业技能开发学校并设,分别作为国立职业康复中心和国立吉备高原职业康复中心实施工作。
(三) 智障人士就业援助中心
设立智障人士就业援助中心,旨在对智障人士进行基本的劳动习惯训练,使之就业,并提供持续、细致的咨询援助。现有14家中心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定。
(四) 智障人士的庇护工场
庇护工场是智障人士就业安置的重要形式。按相关法律规定,庇护工场按定编人数分为不同规模。其中,20人以下为小规模,20—60人为标准规模,60人以上为大规模。政府按庇护工场的不同规模给予不同标准的资助。20世纪末以来,为推进智障人士就业,日本政府通过智障人士计划促进了庇护工场的发展。1995年,庇护工场1062个,定编人数4458人;2002年,已增加至1269个,定编人数增至42177人。
五、 小结
综观日本对智障人士生活、就业的安置,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保障智障人士生活、就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这对智障人士的生活、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保障智障人士的稳定就业,日本政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机构,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参考文献
[1]京橋高宣著,国民皆介護,《障害者自立支援法の成立》,北隆館,2005,10:45—48。
[2]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知的障害者のためのアセスメントと個別支援計画の手引き》,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74—77。
[3]日本障害者雇用促進協会障害者職業総合センター編:《知的障害者の就労の実現と継続に関する指導の課題》,日本障害者雇用促進協会障害者職業総合センター出版,1991,1:2535。
[4]東京都精神薄弱者育成会編:《自立ということの意味》,大揚社,1993,5:67—69。
[5]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日本愛護50年の歩み》,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101—132。
[6]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知的障害児·者施設における支援メニューの整理と体系化に向けて》,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111—143。
[7]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知的障害者施設における苦情解決のあり方》,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89—94。
[8]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知的障害施設チェックリスト》,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54—65。
[9]武田幸治、手塚直樹共著:《知的障害者の就労と社会参加》,光生館,1991,7:33—36。
[10]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編:《知的障害施設職員行動規範》,日本知的障害者福祉協会出版,20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