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位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过的可是舒坦万分。
不过,崇祯被他们这些士绅官员狠狠的背叛过一次,差一点国破身死。这种惨痛的教训,相信他绝对不会再相信那些“众正盈朝”的文官士子了。
“谭主簿说的有道理,不过学生要补充一句,李自成现在还有几十万大军,如果他能镇之以静,分派官员,梳理民政,就算攻不下江南,将来也能稳定北方,和我大明划江而治!”
跟着谭有道一起来府衙议事的一位儒服士子说道。
他是在风元前往京师之前投靠的淮北士子刘方。
此人籍贯凤阳,数年前考中秀才,后来凤阳被张献忠攻破,便流落两淮,凭着写写算算的能力勉强谋生。
后来风元拿下大半个淮安府,此人就来到了邳州投奔,在民政和天下大势方面,颇有一番见解。很是得到谭有道的看重。
所以这次议事的时候,谭有道在禀报风元之后,也把刘方带了进来。
风元听到这话,目光在刘方身上停了片刻。
刘方说的也有道理,李自成在攻下京城之后,就休整三军,精炼麾下兵马,将其他的流民、炮灰全部编户分田,只要一年时间,就能在北直隶扎下根基。
到时候,就算北方的士绅不服反抗,也能从容的用大军将之镇压。
有如此见解的刘方,在历史上,却没有一点名声。
风元也只能心中感叹,世上的奇人异士多不胜数,但除了极少部分之外,绝大部分都没有出头的机会,最后碌碌一生。
有句话说得好,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万人曰杰!千里挑一的就是英才,万里挑一的则是豪杰。
明末鼎革之时,被流贼和清兵屠杀的百姓数以千万。这么多的人当中,英雄豪杰绝对不少。
但即便是英豪,没有时机,也和普通人一样,只能被大势碾压,无法出头。
“刘先生说的不错,如果李自成按照先生的计策,的确有坐稳北方的可能,不过……本王刚刚接到消息,李自成此时已经率领主力兵马,准备去攻打吴三桂……”
“本王请诸位前来,就是来商议一下,如果吴三桂放开山海关引鞑子入关,我们该如何应对!”
谭有道和刘方面色一变,都被风元说的这个消息震住了。
“吴三桂引鞑子入关?”
两人对视一眼,吴三桂乃是辽东总兵,麾下数万关宁铁骑,力抗辽东鞑子多年,王爷突然说他会引兵投靠鞑子,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不过,要是认真一想,王爷说的事情,也有很大的可能发生。
李自成想要以京师为都,首先就要看住自己的东大门。山海关就是重中之重。
吴三桂仗着关宁铁骑,还想着和以前在大明时候一样听调不听宣,李自成绝对不会答应。
所谓的关宁铁骑,每年都要消耗大明一大半的饷银。崇祯三饷之一的辽饷,就是专门为了辽东军设立。
但每年消耗百万两军饷的“关宁铁骑”,却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在辽东一退再退,原来土地辽阔的辽东都司,只剩下辽东走廊的寥寥几座城池。
就凭着这个战绩,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就对关宁军有些看不起。
而吴三桂,也对李自成这些流贼看不上眼,自认为如果关宁军入关,绝对能将流贼击败。
双方两看生厌,结果就是李自成直接率领大军东征,准备一举将关宁军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