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我的考量之中。但纵然是刻意避开不去想,魏王驾崩半个月之后,登基大典终究是如期举行了。因为还要为先帝服丧,因而登基大典也显得寥落起来,然而即便如此,终究还是一扫帝都之中颓唐气息。
先帝登基,王府之中热闹非凡,我却独自去了书院。因为这一批学生,今年要举行他们的第一次结业大考。四位先生出题,我也决定去凑一凑热闹。
石崇为这书院找了好地方,闹中取静。我一路乘坐马车而来,路上欢歌笑语,虽然还有因为先帝薨逝之后悬挂的白色布幔,然而大红的喜庆灯笼却也也沿途高高挂起。百姓们窃窃私语,偶有几句话吹落在我耳边,到底还是讨论着新帝登基,会否会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百姓的心愿,倒是从来都淳朴的很。然而无论是大赦天下也好,减免赋税也罢……不过是历任帝王登基收拢人心的手段而已。对森局来说,他要得并非是这一刻和平,而是千秋万载的功勋。
我看着马车外拥挤人潮,终究还是无声无息叹了一口气。
位高权重,一言便可主宰旁人的命运。如果这些百姓知道新帝登基,筹谋的却是日后的南征,不知道心中又是作何感想?
到了书院之中,隐隐还能闻到笔墨香气。不同于其他书院的刻板呆滞,此地倒像是在帝都的一个世外桃源,总是让人心生愉悦。
我似乎是来晚了一步,到达的时候,几位先生已经出好了题目,试卷也发了下去。我从窗外过,只看见那些人穿着白色长衣,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提笔书写。忘书先生见我来,连忙走了出来,嘴角带着淡淡笑意,颔首道:“许久不见姑娘了,别来无恙否?”
“有老先生挂心。”我回了一礼,从前去请四位下山,彼时我对忘书先生就十分尊崇。后来我说动森爵,石崇也肯鼎力助我,此地日常开销,全都是从王府之中拨出来银两。
然而我虽然在幕后支撑这一切,却从来都不闻不问。我有时候想,四位先生才高八斗,况且是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教书育人原本轮不到我插嘴。
况且我常在书院之中走动,也算得上是一起受教。这些学生原本对我还有畏惧之意,然而时间长了,也便称我一声沈姑娘。如果森爵从前避开世俗烦恼之地是去山巅看金顶佛光,那么我倒是比他要幸运,至少还有一座书院,可以寄托。
忘书先生知我来意,从手中抽出一叠书卷来。原是一张白纸,此刻有几个强劲有力的大字,我一眼扫过,一时间倒也有几分吃惊起来。寻常论述,总是诗词歌赋,或者写实事策论。
然而此刻那素白纸张上出现的,却是治国策三个大字。我倒吸了一口冷气,低声道:“先生莫要忘记了,不提国事。”
虽然魏朝广开言路,然而坐而论道的风气却也未必如此盛行。况且这些学生一个个血气方刚,天下如今正是混乱时候,新帝登基,先帝薨逝,无论是评论谁,都是妄言国政,有损君王颜面。
此事可大可小,忘书先生不是胡来的人,然而却出了这样的考题,实在是叫人吃惊。
忘书先生笑了起来,好一会儿才说道:“姑娘不必担心,这些试卷,原本看完之后我便打算烧毁,并不曾想过留存于世。老朽虽然年迈,但是毕竟没有糊涂。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忘书先生却又忽然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然而即便如此,老朽一生,很少有教导学生的机会。少年时候求学,只觉得自己不过是浅如浮云,然而到了中年,又爱争一时意气。非要到如今,才有机会将一生学识历练,传授他人。”
“然而口说无凭,无论说的再多,这些人到底领悟了多少,终究非我所能把握。更何况……”忘书先生顿了顿,这才说道:“这些人若是日后离开书院,为国效力,到底有几分本事,我也诚然很想知道。有刘永之才固然绝佳,然而绮丽风华之外,如此乱世,更重要的,却还是要有协理国事之能。”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我接口道:“先生如今在做的事,看上去虽然默默无闻,难以收到成效,然而终将有一天,天下百姓,都会感激先生今日的付出。千秋社稷,不在君王如何雄才大略,也不在兵力是否雄厚。”
“而是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上行下效,官吏肯为百姓谋福利,知道何为礼教,何为心忧天下。如此,才算是能够受得住江山社稷。在此,我原本应该向四位先生说一句多谢的。”这番话,我实在是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