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急问道:“此究竟是如何回事?速速道来?”
一名自称是功曹的吏员有些惶乱的拱手拜道:“国相、康成先生,前日夜间,北海王与太傅在王宫之中饮酒作乐,宴后不久,于半夜之中突然暴死。经太傅于昨日彻查,发现北海王乃是中毒身亡的,这才认定北海王死于行刺。只是行刺者是谁?又是因何而刺?却是不得而知了。”
“太傅闻知国相将至,于是命我等暂封口风,待国相上任之后再行说出。然我等乃是国相的属官,自然不肯听从太傅之命,于是齐齐前来郡界相迎,并将此事报与国相知晓。”
郑玄叹息一声,看了看何白,又摇了摇头。北海王被刺,目前身在任上的太傅责任最大。然而何白这北海相此时还未入境到任,自然是无责的。只是这太傅却不想一人担责,想拉着何白一起顶罪。这是官场之上有罪的人想拖人下水分担罪责的阴招罢了,似郑玄这等老实学究实在看不惯。
然而同样有连带罪责的国中大小吏员们,却选择到边境拦住何白,把事情的真相说出。希望能够凭借此功,得到新任北海相何白的庇护,最差也要保住自身的性命才成。
北海王这一国之主被刺,无论是在哪里,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就算是捅到朝中董卓那里,也是要震动一下的。加上北海王目前无后继任国王之位,就有可能是除去北海一国,恢复北海郡治的大事了。
何白初临青州,对地方上的环境尚不熟悉,对国中之事也一无所知,想急也是急之不得的。与郑玄商议之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在边境停下,先撇清罪责再说,派人上报青州刺史知道之后,再入境收拾局面。
青州西北接冀州,西面接兖州,西南面接徐州,东边、南面、北面则都是大海,是后世山东省北面的半岛地形。州内下辖共有六个郡,由东往西,依次是:东莱、北海、齐国、乐安、济南和平原。
相比别的州,青州有个特点,那就是下辖的郡国只有东莱一郡,而其他郡国都是封国。今世有何白的乱入,如今东莱郡也成封国了。也就是说青州一州无郡全部是国。
北海王传承于光武之兄子刘兴,齐王传承于光武之兄子刘章,这两个诸侯国都是传承较久的。济南王刘赟是灵帝的堂侄,属于新封之王。平原王刘石则在黄巾之乱时已没于乱中,乐安王又早就改封为清河王,因此这两国虽然称国,但是无主,与郡略同。
如今北海王又死的话,那青州就有三个国无主了。这其实对朝庭来说是件好事,因为税收可以大增,就是日后的皇帝长大成人有了儿子,也有地方好封国不是。
青州刺史部在齐国的临淄,距离北海国剧县极近,就是两百里的路程。距离何白之处,也只是四百里的路程,快马加鞭只需三日便就一个来回了。
青州刺史闻知北海王被刺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这可是东汉建国以来多年都没有发生之事。因为东汉藩王虽然自由,但本身不掌什么大权,自有朝庭所派的国相与中尉掌管国中的军政大权。他们只是一介富贵的闲王罢了,谁会有心思去刺杀他们。
青州刺史当即令人前往北海国擒捉意图推卸责任的北海王太傅,以及中尉、长史。并派出专人探查案件的整个经过结果,又请何白入境收拾混乱的局面,自去上报朝庭北海王惨死之事了。
等何白进入到北海国郡治剧县之时,国中的所有权力者全部一扫而空,唯有何白一人独大,何白此时就等于一国之主了。何白于是首发一条国相令,上书写道:既来旧齐故地,当施排斥滥竽充数之政。凡自觉不能胜本职者,与在职有违法犯罪之行者,提前辞职他往,可以不究。如恋栈不去者,当受真金火练之试。
此令一出,加上有北海王被刺的连带责任在身,能逃过一命便好,于是郡中吏员纷纷辞职,只有将将十分之一老实干练的吏员留了下来。何白请张昭试用之后,全部留了下来,用为助力。
何白初来北海,需要得到北海士人的支持,加之自已麾下又没有太好的良才,于是请郑玄暂为国内的顾问中正官,为自已推荐人才、参议政事。郑玄于是以管宁、邴原道德高尚,彭璆为人方正,孙邵、王脩处事干练有忠义之心,是仪智谋深远等数人相荐。
何白大喜,这几人除了彭璆之外,基本都是在三国演义中有提名或出场的人物。特别是孙邵,何白隐隐记得他是孙权称帝后的第一任丞相,其他人如管宁、邴原与平原国的华歆号称一条龙,王脩、是仪都是有大才的人。看来郑玄出手,就是不凡,眼光又毒又辣。
国相麾下吏员,以功曹、五官掾、督邮三职实权最大,是国相的左右手,在郡府自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