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百分之百相信的口吻:“我还在娘家的时候,我爹每次回来最后跟我说外面的事。我能认字,首先是我爹爹教我认的几个。这事应该是真的,因为我爹说过,他在外面就吃过这种油做的菜。虽然没有猪油做菜那么香那么软,但是比没有油要好不少,他说大概跟菜子油差不多,只是口味吃起来稍稍有点不同。”
其实山茶油比菜子油要好不少,而且最适合月婆吃,这种油吃了,月婆不会起月疯。
朱正清听她这么一说倒不怀疑了:“那是不是现在不可以摘了?”
顾明兰又故意想了想才说:“我记得我爹打听过,这东西好似得霜降后才能摘,听说那时候摘出来的茶树子出油最多。这茶树子不仅仁能榨油,茶壳晒干后放在灶里当柴烧,烧出来的火碳比木碳还要好。冬天来了放上几把在灶里,慢慢的沤出来的火碳,塞火炉与火盆都是好东西。”
这在前世她所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做的,而她在那里生活了近二十年,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普通的农家常识呢。在她的记忆中,最熟悉的火炉,就是木箱子火炉,那种小火炉可以提着走,又可能坐着烤,是农村孩子冬天的最爱。
特别是过年节时,家家户户杀过年猪,孩子们都爱拎着火炉跑去看杀猪的。等猪破好后,孩子们就会去捡些零碎的板油放在早已准备好的装过雪花膏的小铁盒中,放在火炉上把油煎出。等油开了,放花生米的、放大黄豆的、放红薯片的、放瓷花片的,顿时百食开炸,香味飘出很远,笑声飘得更远…那浓浓的年味,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到来。
朱正清不知道顾明兰的思绪已飘到了千年之后,只听得这茶树子竟然有如此多的用处,他新奇极了:“真的?那太好了!这样就更好了还一物两用呢。那等过几天地里收拾完了,我们来摘回去。要是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摘它,就说没银子买木碳,用它来添火炉好了!”
顾明兰赞赏的看向朱正清,她没想到,这个男人脑子还不错,知道用次要的东西来掩护重要的东西。
“那我们剥出的这茶树仁送到城里的油枋去榨?要是当场带着东西去炸来吃,你说油枋会不会收下一些我们的油?”
这半山的茶油子,榨出来的油自己家肯定是吃不完,换成银子买别的吃,当然最好。
顾明兰心情也很愉快:“我想他们应该会收的,到时候我们尽量多摘点回去。”
“好,这事交给我,我会把它们悄悄摘回去。反正这东西别人家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我去摘也没人抢着摘。”
突然顾明兰还是想到了低调:“最好还是莫让人知道我们摘了很多回去,现在的人眼光都很厉害,哪家有动静,都盯得紧紧的。”
确实是这么回事,朱正清决定,白天上山摘,晚上把它们弄回家。
两人刚说着话没注意到,顾明兰脚下被树缠绊倒‘哎哟’一声,就要栽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