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顾少妍看到的那几根厚壁铁桶一样的东西,便是湖州那边钢铁厂和军器监最新弄出来的臼炮初样了。
钱惟昱深知火药兵器这玩意儿,论根本性的门槛可以说是丝毫没有——不就是铸造或者锻造加工出一些金属管子,可以耐受火药爆破时的压力,把弹丸给推送出去么?宋朝人靠打通了竹节的老韧毛竹都能造出突火枪,可见火枪火炮都是没有质变性的技术瓶颈的。关键还是一个膛压的问题——三尺竹竿的突火枪,有效杀伤距离可能也只有十几二十步,因为相比于弓弩没有杀伤和射程优势,最多只有火光和声响吓人、毒烟可以熏人这两点微不足道的独到之处,这才让历史上的突火枪没有发扬光大罢了。
所以,既然要搞火器,就要稳扎稳打,先从对材料耐受膛压要求最低的东西开始搞起。几个月前那种枪管只有八寸长的近距离手铳便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临时应急产物,在邢州奇袭战之后,后面就该按部就班地来了。
所有枪炮当中,膛压/管壁强度之间比值最低的,便是臼炮了吧。臼炮这种东西造型上管壁粗厚、身管短小,也就是俗称的倍径比比较小,在发射的时候因为炮管短,弹丸在炮膛内的加速时间也短,所以使用同样口径弹丸的情况下,炮室内的装药量也可以相对少一些。同时因为身管短,在同样的吨位重量下,臼炮可以把管壁铸造或者锻造得更厚实一些,在同样的运输机动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火力。
钱惟昱带着顾少妍和小道姑略微看了一下,初样一共有4门,口径多是在半尺略小一些,换算到后世的单位,也就是150mm炮的样子——当然,因为这个时代发射的还是圆球形的弹药,所以弹丸重量肯定比后世锥形弹的150mm级别火炮要轻得多。后世随便一款150炮的炮弹分量都有*十斤重,而这种球形弹如果用铸铁做炮弹的话也就二十来斤重,如果发射的是石球的话,可能充其量也就十斤重的弹丸。
相较于还算不错的口径,这些铁桶的长度就比较粗短了,其中三门约在五尺——也就是比高个子的士兵身高还略短一些,便于大倾角的时候装弹和刷膛操作,最后一门特别短的,则只有三尺。而管壁厚度却是个不一样,有三寸厚管壁的,也有四寸厚、五寸厚的;很显然,军器监的人对于多厚的管壁才能保证不炸膛还没有摸索出信心来。这几门里面,最轻的有600斤重,最重的1500斤。
“这东西试过多少炮了?”钱惟昱心中发毛,对这次送炮来的张思训问道。
“每一门都试过十炮了。试的时候也是按照大王的吩咐,人在二十步外点引线,而后快速往回跑,躲入距离大炮三十步外的壕沟内、并盖上厚藤牌遮蔽观察,这才至今没有伤人。原本还有一门管壁两寸厚的,仅仅打了七八炮就裂了,后来才总结出一点——以我吴越如今的锻钢铸钢材质,至少要管壁厚度达到口径的六成以上,才敢实验。
这些炮管也不仅是厚薄不同,便连加工方式也颇有差异——管壁最厚的那门,厚五寸,也就是厚度比口径还略大,但是却是直接用钢水浇铸的,模具用的是尽可能干透了的翻砂泥范,可惜外层依然有砂眼气孔,质地也不够致密,砂范的内芯只能一次性使用,铸完一门炮就要重新做内芯的模子。那门管壁厚三寸的炮,倒是想了软热锻钢的法子——把钢材加热到赤铜可以化作铜水的温度时,钢材也就软到可以用锻锤压延展变形、不致断裂了。而后用花岗石精密雕凿成圆柱状作为锤头,挤压软热的圆柱钢芯子,约摸半柱香的时间可以把钢芯挤出炮膛来。但是此法只能加工壁厚与管长比例不超过五六倍的材料,将来要想做长倍径的火炮时便断然用不了了——经过反复试验,再长的话,炮管壁延展厚薄就会不均匀,完全无法使用。”
钱惟昱点点头,他原本也没认为有了张思训这个天才,就能直接连铸铁气孔的问题都彻底解决掉,钢铁铸件的内部应力释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目前的工业水平来说,只怕他有生之年也只有指望以铸造作为火炮加工的主要工艺,最多在热处理方面进行一些优化,提升身管的紧致度。后世的锻造制炮大多是锻造一根实心铁棍,然后再用钻孔机钻掉芯子的,不可能直接锻造出空心的深孔管。
“那便先试一下吧,各种装药都可以么?”
“都有试过,目前发射18斤铁弹一般是使用高硝黑火药10斤,或硝化棉4斤。这两者射程相若,炮膛也都能扛住。”张思训口中说的斤都是宋斤,也就是约摸等于后世一斤四两上下,所以18斤的炮弹应该是折合11公斤。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