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的守势优势、逼敌来攻,都已经用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钱惟昱派遣顾长风的游骑四处烧杀、专挑南唐军没有分兵的地方屠戮手无寸铁的平民,就是为了把南唐军逼出来。既然钱惟昱让顾长风做了初一,自然也怨不得柴克宏做十五了。在柴克宏看来,攻破夹城之后,对无锡甚至苏州外围的郊县村镇烧杀抢掠,定然可以把吴越大军从坚城里面逼出来野战、决战。
于是,战争的车轮就这样被加速了,随着越来越大的惯性,几乎停不下来。这一天,在南面的青阳镇,朱匡业的兵马也没能在第一轮猛攻中就取得实质性突破。当然,朱匡业失败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也要归结于吴越军似乎夜视能力远远高于南唐军士卒,借着雪夜的反光,弓弩等远程打击效率高出南唐军十几倍。
只不过,这些原因南唐军将领们还没有总结出来,在他们面前,总归要再碰一两次壁才能发现问题。当然,至于其中真正的营养学原因,南唐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分析出来的,他们最多也就知道一个现象而已——谁让吴越军的兵将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是因为吃了那个橙色的萝卜才夜间视力大增的呢?
……
此后的数日里,柴克宏和朱匡业的大军以多点出击、车轮佯攻的战法,与吴越人进行着血腥的消耗。每一夜,都有至少千余士卒付出流血伤亡的代价,而且其中八成都是南唐军的人,但是这样的攻伐却始终没有停歇。
因为河堤工事被破坏的区段越来越多,南唐一方在可用的佯攻点选择上也越来越多样。每天晚上,吴越人要想清楚弄明白究竟哪里才是主攻、哪里才是佯攻也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
因此,虽然在局部战场上,吴越军的杀伤交换比依然有着一切防守作战的大军所固有的优势、可以做到每杀伤三五个南唐军士卒而自身才付出一个伤亡的代价。但是,吴越军对南唐主攻战场的驰援速度,也变得越来越缓慢。临近阵地的援军,从一开始的一炷香就到,慢慢拖到了后面需要一刻钟、甚至一个时辰才能赶到。
毕竟,无锡到江阴的夹城,足足有80里长,吴越作为守方,在战事没有爆发之前,只能是分兵把口、平铺直叙地部署力量。而南唐作为攻防,则可以提前趁着夜幕进行兵力集中。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战役持续到第五天的时候,即使柴克宏已经发现了吴越弓弩队的战士似乎真的夜视能力远胜于南唐同行,但是他依然坚持夜间进攻。
柴克宏很清楚,如果是围攻那些据点型的小城池——那样的城池四周城墙周长总共就只有几里地、却有数千或者上万兵马驻守——那么夜间偷袭带来的佯攻分兵效果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对付的是夹城之类绵延数十里、兵马平摊下来之后不多的防御工事,那么佯攻分散敌军援军就至关重要了。
即使夜战会让柴克宏的士卒在弓弩对射和滚木礌石之下、比白昼进攻多付出三倍的伤亡。但是只要夜间进攻对于干扰敌军判断主攻方向这一点上起到的效果依然不变,那么柴克宏就要坚持夜间进攻!
当然,南唐军将帅当中也不是人人都有柴克宏这般的冷血和担当的。在南面靠近无锡那边,朱匡业的两万大军后续的打法就要保守一些——朱匡业同样在战斗持续了数日之后,渐渐察觉到了吴越军夜视能力的优势。而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朱匡业就认为南唐军继续夜间进攻就起不到干扰敌军火力的效果了,既然如此,不如白天堂堂正正攻打。
这样的行动,导致了朱匡业的兵马在伤亡速度上比北面柴克宏的人马要慢一些,而且杀敌交换比数据也比柴克宏好看一些——柴克宏几乎是在拿六七个比一个的伤亡比填东圩河夹城这道窟窿,而保守的朱匡业这边最多才三四个比一个。
血与火的洗礼,从腊月二十晚上开始,持续到了腊月二十五。在这一天,冷血、坚忍不拔的柴克宏终于证明了自己——这天晚上,坚持不为伤亡所动的柴克宏继续让南唐军连夜出击,兵分十几路、打着火把全力猛攻。
当然,其中除了两路主攻之外,其他各路都是只有两三百名弓手、对着此前被南唐军破坏了大半外围工事的河堤进行弓箭牵制的佯攻部队。
或许是因为数日来的猛攻,让吴越军防线上存在隐患的攻击点已经太多了,部署在夹城北段的万余吴越军被南唐的攻势充分分兵摊薄了兵力。最终,在三个时辰的持续猛攻之后,柴克宏的大军在南闸镇南面几里地的一处阵地,强攻突破了夹城内外两道砦门,彻底把吴越人的夹城撕成了两段!
在那处阵地上,吴越军只有不过300名战兵,在南唐军攻破杀入的时候,这300人几乎全部战死,只有十几个人选择了投降,但是依然被南唐兵当众斩首!原因无他,为了杀破这个300名吴越兵守住的防区,柴克宏几乎是一夜之间堆上去了三千人的伤亡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