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大致摸清了刘言、周行逢为何会选在这个时间点起事、为何能在楚地暂时反唐成功之后,钱惟昱也就不得不面对下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钱惟昱原本的计划里面,将来是要尽可能利用一切南唐与其他敌国发生军事冲突的机会、在南唐背后捅暗刀子把南唐拖入腹背受敌的多线作战之中、为吴越谋取利益的。在钱惟昱原本所处的历史中周行逢在长沙起事建立武平军节度使反唐是发生在马楚灭亡后不久,南唐在楚地的统治根基很浅,所以南唐和武平军的实力对比还不算太悬殊。在后来的那段历史上,周行逢也着实把武平军这块地盘一直撑到北宋初年、赵匡胤南下的时候为止。
而如今这个形势,和历史同期相比,南唐的国力因为其对楚地的数年占领,肯定要更强一些(虽然被吴越夺取了福建,但是在楚地找补回来更多),而周行逢的根基则会更浅。如果没有外力帮助武平军牵制的话,他们能不能顶住南唐调集楚地以外的外兵围剿,还在两说之间。
而钱惟昱这边,包括整个吴越国这边,对于和南唐重新翻脸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钱惟昱来说,他回国后掌权苏秀明台四周的这一年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都投入到了航海造船、扩大海赏船队;开发日本、耽罗的新领地,还有就是屯垦新田推广占城稻等新作物。这些建设就长期来说,肯定是有巨大的利益的,但是前期投资也不少。
在吴越国的其他部分,镇守湖州、严州的十叔钱弘亿算是在军备上比较上心的了,做的还算中规中矩,但是毕竟如今钱惟昱自己的地盘也才立足刚稳、还没法充分影响到钱弘亿。钱弘亿没有穿越者的优势,自然也不能指望他做得有多么惊艳的建设成果。
而身在婺州、温州的钱弘俨,和福建、潮汕的陈洪进、钱仁俊、鲍修让等吴越国的一方牧守。他们要么是自己的地盘才刚刚被吴越国占领的历史还不过四五年、还在整合内部、恢复经济、安顿此前南汉和建州来的流民。要么就是在钱惟昱今年推广“炒茶”这种新式贸易商品之后,在福建广开山地梯田种茶叶、生产“乌龙茶”。
众所周知,福建多山。所以福、泉、漳、汀四州的土地面积加起来虽然和一个浙江差不多大,但是吴越在两浙的十三州可以养活五六十万户户口,而福建四州只能养二十万户出头。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可用耕地的差距导致的。因此,自唐朝中期开发福建以来,福建地区的统治者都对于开垦山地梯田比较重视。
但是要知道,修建蓄水效果良好的梯田,在古代也是颇为耗费工力的一种工程,一个壮劳力服徭役一年,也不过开垦出不足十亩的新田。如果只是农闲季节被政府以工代赈招募过去,那么按照两个月的服役期算,每人最多才开出两三亩新田。
不过,如果不是用来种植水稻等蓄水要求高的作物,而是种植茶树的话,那么这些种茶用梯田的修建要求就要低很多——比如,种植茶树的梯田因为不用蓄水漫水,所以不用修那些防渗效果良好的石质护堤,而只要把土稍微整一整弄成相对平坡的一级级阶梯就好了。这中间的工费消耗,起码相差三五倍的规模。
历史上,唐宋时期福建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开山地梯田种茶,主要是因为“炒茶”这种茶叶的饮用方式还没有出现,所以自然也就没有“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这样的分类,这样一来是限制了茶叶的保鲜时间和贩售距离,二来是导致了凡是所种植出来的茶叶品种不适合做绿茶的地方,茶叶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后世稍微上点网的人,都可以在q群里看到那些打广告叫卖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的。可见福建产出的茶叶大部分并不适合做传统绿茶。所以,在“炒茶”的喝法出现之前,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业规模并不是很大。
而炒茶一旦出现之后,因为新式的处理、贮藏方式的出现,以及销路问题的解决,福建人就发现他们原本无力开垦的广大山地,都可以稍作处理之后就用于大规模种茶。至于本地人需要的粮食问题,因为如今吴越国海陆运输的几何级数增长、发达,福建人也开始习惯于家家户户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卖茶买米的生活方式上。
可以说,自从这一年年初,蒋洁茹为钱惟昱发明了“炒茶”之法,并且进一步试制出了“乌龙茶”、“红茶”等不同发酵度的茶叶品种之后。不出数月,因为蒋氏商会为首的吴越海商对茶叶的收购力度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样一来,福建地区的大开发几乎一下子到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