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二章 疲于奔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海权,就将出兵西南太平洋,向澳大利亚派遣一支规模不低于五万的远征军,而美国则应该在中东战场上增加同等数量的兵力,缓解英国在中东战场上的压力。在回复丘吉尔的信件中,罗斯福基本同意这一安排,并且答应向中东派遣两倍于英军的兵力。

    由此可见,当时英美的最高领导人都非常乐观。

    可惜的是,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彻底粉碎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美梦。

    显然,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别说美国不可能向中东派遣作战部队,连英国都无法增强在地中海以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至于向澳洲派遣远征军,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英国根本就无兵可派。

    这样一来,罗斯福不得不郑重考虑是否到了放弃澳大利亚的时候了。

    虽然西南太平洋牵制住了中国的大量兵力,还让中国消耗了大量战争物资,但是总体上依然是中国占了便宜。仅从海军损失上看,中国就占了大便宜。美国海军在这里已经损失了四艘舰队航母与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舰队航母,让双方的海军舰队规模差距大幅度扩大。

    别忘了,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双方海军没有明显差距。如果把其他战舰、特别是战列舰算上,美国海军还有微弱优势。

    在战斗伤亡上,中**队也占了很大的便宜。

    到一九四二年七月底,美军已经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伤亡了近七十万人,其中有近五万是精锐的海军官兵,而中**队的伤亡总数肯定不到二十万,海军官兵的伤亡数字还不到美军的十分之一。

    继续拼下去,美军也不可能占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即便不考虑双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美国承受战争损失与伤亡的能力也不如中国。

    要知道,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就基本上完成了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战争动员,国家全面进入战争状态,几乎所有国家力量与资源都开始为战争服务。美国晚参战一年,因此要到一九四二年底,才有望完成战争动员,也才能够把战争潜力全部爆发出来,而在此之前,美国的战争承受能力显然不如中国。

    如果从交战集团的层面上看,那美国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打到这个时候,还在与美国并肩作战的只有英国与红俄,而且这两个盟友的情况都十分糟糕,红俄不在一九四二年底战败、也会在一九四三年的夏季战败,而英国能否坚持到一九四四年都是个问题。对面,与中国并肩作战的国家多达十四个,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实力算得上强大的还有意大利,此外还有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而那些保持中立的国家,比如荷兰、瑞典、芬兰等,大多偏向于中德同盟集团,而且或多或少的为中德同盟集团提供了便利。比如,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油田就无条件的向中国开放,产出的原油几乎全部提供给了中国,而来自荷属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占到了中国橡胶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除此之外,法国战败所产生的势力真空,也大多为中德同盟所占有。比如,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的殖民地就全部被中国控制,该地区的法军全部向中**队投降,而越南为中国提供了百分之五十的天然橡胶与百分之七十的贵重木材。还有,英国势力收缩之后,也让中国占到了便宜。比如马来西亚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一九四零年底被中国攻占,而该地的资源大多为中国所用。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美国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在一九四二年初,中德同盟集团的整体战争实力就超过了美英轴心集团,而到一九四二年底的时候,中德同盟集体员的整体战争实力差不多已经是美英轴心集团的一点三倍了。

    暂且不说这种估计是否正确,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美国正在走下坡路。

    这下,问题就大了。

    在整体战争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美国却需要维持一条比对手长得多的战线,哪有不败的道理?

    要知道,从美国到澳大利亚,需要横渡整个太平洋,到英国要横渡整个北大西洋。

    虽然中德隔着亚欧大陆,而且海运航线还没有打通,但是中德间的物资贸易并不多,主要在技术领域,因此对运输的要求并不高。相反,美英与美澳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物资上的往来。

    也就是说,美国花在运输上的成本就比中国高得多。

    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美国的处境,即“疲于奔命”。

    显然,美国要想反败为胜,首先要做的就是缩短战线,减轻运输负担,把资源用到更加重要的地方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