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四一年初,一个关键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被德皇威廉二世(同时也是帝国海军总司令)任命为潜艇部队司令官的邓尼茨海军中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邓尼茨就是帝国海军的一名潜艇艇长。
战后,邓尼茨曾经退役过一次,在一九三一年重新服役,此后在海军少校的位置上干了足足六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才晋升为海军中校,并且在战前晋升为海军少校,负责帝国海军的远洋潜艇分队。
因为表现卓著,邓尼茨深得德皇赏识,直接由上校提拔为海军中将。
当然,如果以服役年限计算,邓尼茨也该晋升为中将了。
这些都是其次的,邓尼茨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变了潜艇战术,放弃了以往让潜艇单打独斗的打法。
帝国海军潜艇部队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前三个月取得开战以来的最大收获,与邓尼茨推行的新战术密不可分。
这就是“狼群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任何一艘潜艇在发现了目标之后,不是立即发动攻击,而是跟踪与监视目标船队,并且立即向海军司令部(后来是潜艇司令部)发出报告,然后由司令部联系在附近活动的其他潜艇,集中所有潜艇一同攻击目标船队。一般情况下,攻击在夜间进行,主要就是为了对付护航战舰。在攻击的时候,会有一艘、或者多艘潜艇充当诱饵,即首先发起攻击,引开护航战舰,然后其他潜艇再进入,用鱼雷以最快的速度击沉没有保护的船只,然后迅速撤走。
实战证明,“狼群战术”把潜艇由一种战术武器提升到了战略武器的高度上。
进入一九四一年三月份,“狼群战术”在帝国潜艇部队中已经扎下根基,而且帝国潜艇部队也在这个月里收获了最为丰硕的战果。三月七日,由八艘潜艇组成的“狼群”伏击了由直布罗陀驶往朴茨茅斯的船队,在四个小时之内就击沉了二十七艘商船,船队中仅有六艘商船逃脱,此外还有两艘反潜驱逐舰被击沉。三月十二日,由十一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在亚速尔群岛附近袭击了一支由四十四艘船只与八艘反潜驱逐舰组成的船队,在夜间的八个小时里击沉了三十八艘商船与三艘反潜驱逐舰。三月十七日,由七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在葡萄牙外海袭击了一支由二十七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一举击沉了二十六艘商船,最后一艘商船也被上浮的潜艇缴获。三月二十六日,由十七艘潜艇组成的“狼群”发动了当月规模最大的一次袭击行动,在一个晚上同时袭击了两支由美国开往英国的船队,取得了击沉商船四十九艘的巨大战果。在这四次袭击中,帝国海军只损失了六艘潜艇,战损比降到了开战以来的最低点。
对英国来说,这是不见天日的三个月。
虽然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租借法”,美国海军也非常及时的把封存的反潜驱逐舰交付给了英国皇家海军,部分驱逐舰甚至是在驶往英国途中进行启封工作的,但是英国皇家海军仍然无力承担整个北大西洋航线的护航工作。
要知道,面对成群行动的潜艇,在一战中总结出来的反潜战术已经用不上了。
比如,在一战中,掩护四十艘商船最多只需要八艘反潜驱逐舰,如果航线较偏,危险系数比较低,六艘驱逐舰也够用。可是在三月份的四次大规模袭击中,有三次是在护航力量足够的情况下发生的。
显然,护航战舰的数量太少了。
为此,英国就需要美国来分担一些负担,比如由美国战舰负责一半航程的护航任务。
也正是如此,英国外交大臣才会紧急赶往美国,向美国总统提出要求。为了让美国总统认识到护航的重要性,英国外交大臣还明确提到,如果美国不能尽快伸出援手,那么英国将在三个月内断粮。
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严峻。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英国在实施了全面配给制之后,国内的存粮足以坚持到一九四一年底。
显然,让美国海军参与护航行动,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美国参战。
准确的说,是帮助美国当局制造一个参战的理由。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艇越过了北大西洋中线,攻击了护航的美国舰艇,那么罗斯福就有足够的理由去说服那些顽固的国会议员了。
别忘了,在一战结束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承认北大西洋中线为德美的势力分界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